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三回(上)李瓶姐墙头密约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集美学之大成的《红楼梦》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个经典画面,让人过目不忘,久久萦怀。哪怕在一个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身上别无长物,只有古书几卷相伴,只要想起了书上的场景,细心揣摩,不知不觉之中就会产生身历其境之幻,人间之恶浊逼人,个人之荣辱得失,瞬间化为梦幻泡影,不值一提。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我称之为“精神桃花源”。此种境界昙花一现,极其短暂,可是韵味无穷。

    有一个场景,是贾宝玉读一本书,正读到“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时候,旁边的桃花极其配合,以至于落得“满身满书满地都是花片”。痴心公子害怕践踏了花瓣,把它们兜了起来倒在池水里,这些花瓣悠然远去,谁知他一回头,遇到了更痴的林黛玉,她却是收集落花,埋进花冢,以免它们流出大观园,仍然遭受被蹂躏的命运。两个人因此一同读书,事后,林黛玉的点评是“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他们看的这本书叫《西厢记》。拥有一副“多愁多病身”的张生,一见到长了“倾国倾城貌”的崔莺莺,魂惊魄散,不能自已,在老夫人对自由恋爱的残酷镇压之下,张生得了抑郁症,一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多亏了红娘的鼎力相助,让张生半夜逾墙而入,来到崔莺莺的房中偷情相会,实施“生米煮成熟饭”的釜底抽薪之计,最后老夫人在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情况下,同意了这门亲事。后代的痴男怨女们,时常以此为经典案例,为“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掬同情之泪,并且把这个故事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我们一直没有十分注意,其实这种行为属于“偷情”行为,在现在这是家常便饭,但是在当时,这种行为有点大逆不道,可是很少有人指责他们,反而都认为这是一种自由的爱情意识启蒙运动,是一场反专制、反封建的斗争。无数人在给他们打气,摇旗呐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实甫妙笔生花,把这个场景写得美轮美奂,让人在浑然不觉之中,只得到一种诗意的享受,没有考虑太多的世俗观念。我们对这二人的圆满会心微笑,默默祝福。

    王实甫是元代人,可《西厢记》的原型是唐朝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崔莺莺传》,后来属于是把小说改编成了剧本,反而成为不朽经典。也就是说,在《西厢记》未成书之前,这个故事的胚胎就已经在民间慢慢培育了。作为宋朝人的西门庆不学无术,肯定没读过《崔莺莺传》,就是读了他也体味不了那里的精神境界。

    虽然他没读,但是他应该听说了这个故事,而且身体力行,确实在模仿张生的偷情行为,兰陵笑笑生后来在作品中也是这样比喻的,“好似君瑞(张生,名君瑞。)遇莺娘(崔莺莺)”不过这里没有诗情画意和能让后人把它提升到某种精神境界的因素,包括李瓶儿这个“金瓶梅版崔莺莺”无法讴歌,只有作呕。他们二人之间所共有的纽带叫:生理欲望。

    这次偷情行为的核心是财与色。从十一回和十二回的“气”,又回归到“酒、色、财”上来。这是《金瓶梅》的四大主题。

    且说这么一天,西门庆刚到月娘房里,月娘就告诉他,花子虚家人送帖子来请他喝酒,时间是午后,地点是吴银儿家。西门庆就穿戴整齐,先到花家。不想花子虚不在家,而且事有凑巧,他和花子虚的老婆撞了个满怀。对这个女人,他注意很久了,一直没有看得仔细,这次阴差阳错,得到了机会,他就把她好好打量一番,发现她十分白净,五短身材,瓜子儿脸,尤其是长了细湾湾两道眉毛,令人遐想无限。

    西门庆果然魂飞天外,赶忙深深作揖,妇人也还了万福,转身回到了后面,然后派丫环绣春来招待他。妇人站在角门(侧门)门口,半露娇容,说道:“大官人稍微安坐一下,他有点小事出去,很快回来。今天他请您喝酒,好歹看我的薄面,劝他早些回家。两个小厮都跟着他走,家里只有两个丫环和我,十分不便。”西门庆不是一个外表凶狠的恶棍,而是一个斯文败类,这时的他彬彬有礼,说道:“嫂子说得很是,家事要紧。嫂子既然吩咐在下,在下一定和哥哥同去同回。”

    正说着话,花子虚回来了,双方寒暄一通,然后又是上茶,又是吃饭,在此期间,花子虚讲了请他喝酒的原委,今天是吴银儿(她是花子虚包占的。)的生日,他才要请大家乐一乐。西门庆一听是这事,赶忙派玳安回去,拿一份儿五钱银子的礼金来,这样两人才一同出发。在那种花团锦簇、轻歌曼舞的氛围里,男人们容易变得忘乎所以,再加上西门庆心怀不轨、狼子野心,意图借尸还魂,借着送花子虚回家的机会去接近李瓶儿。所以他把花子虚灌得酩酊大醉。

    果然,西门庆把花子虚送回家,李瓶儿和丫环把他搀扶进去休息,刚要告辞,李瓶儿就亲自出来拜谢西门庆,说道:“拙夫不才,贪杯无度,您不要笑话。也多谢您看在我的薄面上,送他回家,受累了。”西门庆赶忙还礼,并说:“不敢。嫂子的吩咐,在下刻骨铭心,怎敢忘记(就会装。)?如果要是不把花二哥送回来,不但嫂子担心,而且显得我办事不力。方才哥在那里,被人缠住,是我一力主张,催促起身。可是出来之后,路过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