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二回(下)刘理星魇胜求财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二十八,西门庆生日正式来临,有周守备、夏提刑、张团练等官府中人和以吴大舅为首的亲友,来庆祝生日。西门庆把李桂姐和两个唱的用轿子接来,唱了一天。李娇儿看自己的侄女儿来了,就把她介绍给吴月娘等人认识,想请潘金莲相见,可是丫头请了两遍,金莲都不出来,只说身体欠佳。到了晚上,李桂姐拿着吴月娘送的汗巾、花翠之类的礼物,临回家之前,又到潘金莲所住的花园门口,向里面传话,还想要见见她,可是她听说桂姐要来,让春梅把花园门关得铁桶一般,就是不开。李桂姐羞臊满面,愤然离开。

    大家记住,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感情用事和主观主义。

    在这件小事当中,潘金莲十分过分,于情于理不合。她挨打不是李桂姐挑拨的,那西门庆贪恋烟花,是西门庆的事儿,迁怒于人十分不当,而且李桂姐想要拜见她,这是一种礼貌,毫无过错,潘金莲刚开始说身体不好,不出去也有情可原,如今人家亲自过来了,让人吃闭门羹,确实有失大度。女人就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能结十世冤仇,像潘金莲这样的女人更是毫无理智可言。感觉主观主义和意气用事过瘾,那你就玩吧!

    晚上,西门庆又到了金莲房中,在他进房之前,潘金莲弄得云鬓不整、懒施粉黛,把受到冤枉、清白无辜和楚楚可怜的样子扮得再像一些,要把假戏真唱进行到底。她把他迎接进房之后,殷勤服侍,到夜里枕席欢娱,屈身忍辱,无所不至(这三个词汇都是原文,是理解潘金莲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她说:“我的哥哥,这一家谁最疼你?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你理解我的意。旁人看你这样心疼我,在我的身边多,妒忌眼红,这才背后嚼舌头,在你面前离间挑唆。我的傻冤家!你怎么中了人家的拖刀之计,把你心爱的人如此折磨!常言道: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贴天飞(是说老婆怎么打,都不离家,而外面的女人,要是不合她的意,早就飞走了,而且贴着天飞,根本抓不住她的心。这应该主要是针对李桂姐。)。你就是把我打死了,我也是死在这个屋里,还是你的老婆。前几天,你在院里踢骂了小厮,他回来后,当时大姐姐和孟三姐都在跟前,我确实说了,怕她家粉头掏空了你的身子,而且那些人一味爱钱,和你有什么感情可言?不想被有心人听见了,又联合一个背后算计我。自古有言:人害人,害不死,天害人,害死人。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会接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日久自明。只是希望你能替我做主(《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这里说的都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家常话,可能还时常在耳边响起。)。”几句话把西门庆窝盘(抚慰,笼络。)住了。当晚二人淫欲无度。

    过了几天,西门庆骑马,玳安、平安跟随,往院中来。李桂姐本来浓妆艳抹、有说有笑地陪着客人,一听说他来了,赶忙走进卧室,洗掉浓妆,摘下首饰,倒在床上,裹着被子,装出一副茶饭不思、怏怏不乐的“病西施”模样(好些读者都不关注这样的情景描写,这就是通过戏剧的手段让人识破虚伪哪。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情节,可人总是不能深入思考。),她准备导演一出戏叫“请君入瓮”,就和潘金莲在激打孙雪娥时一样,不过让人复制过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女同胞们,别老玩这些把戏了,你们不总想是追求平等吗?老玩这一类的孩子游戏,还怎么平等啊?

    李桂姐想要打一场埋伏战,提早回到阵地去布置机关了。西门庆进屋之后,先由老鸨接待,两人谈了一些家常,就转到了李桂姐的身上,问她怎么没出来,虔婆说不知道为什么,上次从他家回来,也不知道生什么气,回来后就不好了,一直也不出门,并说西门庆好狠心,也不过来看看(你说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就是为了装腔作势,两人演起了双簧。一定要注意这样的细节,否则读书无用,读书不是为了求真、明智、修身,读书有什么用?)。西门庆赶忙过去探问,一见粉头乌云散乱,裹着棉被,脸庞朝里,听见他进屋,也不看一眼。男人一见这种情况就完了,尤其在喜欢这个女人的时候(注意这句话,是得“喜欢的时候”,否则你真就是寻死上吊,他也无动于衷,所以要撒娇卖痴时,您一定要仔细评估好客观形势,否则容易假戏真做,真去了极乐世界。),女人芳心一碎,男人恨不得摧毁地球。西门庆没有真情,可是经常被性欲支使得不辨东西,也处于“想要摧毁地球”的状态,就赶忙问她这是和谁惹气了。

    戏份做足了,李桂姐才说道:“我和谁惹气,还不是你家的五娘?我虽然是门户(特指妓院)中出身,可是要跷起脚儿,比普通百姓家里不成材的女人还要高出许多(这话对。相对于那些表面道貌岸然,背后男盗女娼的人来说,李桂姐这样的人倒显得光明正大。我没办法说她们好,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我还佩服她们,比我们这种扭捏作态的还要多了几分爽快。生活所迫下的自力更生,不可能鼓励,也没必要大加挞伐,你要批判她们,那好,你能不能解决她们的困难,改变她们的命运?你要是能,好,使劲骂她,不能,就得想想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