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篇 硝烟散去 第八章 政治需要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将被监视,而那无疑是战争扩大的表示!

    可以说,这时候南越方面其实已经完全乱套了,就连南越的中央政府对此都无法进行完全控制。在战后解密的文件中,南越当时是计划在17日凌晨展开对北越的进攻行动,同时拉开收复金兰湾的进攻行动。但是,因为其谈判人员在北京取得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所以军事行动延迟了24小时。但是,最终其外交人员没有办法拿出能够让中国满意的答复来,所以行动又在延迟24小时的基础上提前了5个小时。

    这么频繁的计划变更,彻底的打乱了南越方面的指挥系统,再加上中国已经开始监视南越,同时派遣了小股特种部队穿过了北纬17度线,进入南越,所以其后方指挥与前线部队的行动完全脱节。就在其三个主力师开始进攻金兰湾的时候,其部署在北纬17度线附近的进攻部队竟然没有行动,甚至连炮火准备都没有开始,因为那些部队的指挥官竟然不知道行动又提前了5个小时!

    当时,战场上的形势是很混乱的。北纬17度线以北,中国驻北越军队已经收到了情报,南越即将展开进攻行动。所以,最南端两个军营中的8000多部队已经紧急行动,占领了南越军队北上三条通道中的险要地段,在5个小时之内,部署好了防御部队,连重炮兵都拉了上来。也就是说,南越军队在浪费了这5个小时之后,其北上的线路基本上已经被封死了。但是,此时,在金兰湾的中国驻军的日子却并不好受!

    进攻金兰湾的南越军队的炮火是非常猛烈的,根据当时金兰湾反炮兵雷达的探测,南越方面至少动用了2个炮兵师,至少8个野战炮兵团的火炮力量为进攻提供火力打击,而且,打击的重点就在机场,以及港口码头。

    防守机场的部队有着粒子炮的掩护,南越军队的炮弹落下的数量不超过1/10,但是数分钟之内,仍然挨了上百发炮弹。比较幸运的是,这些炮弹都落到了机场外围,因为粒子炮的控制系统会自动进行甄别,基本上不会对那些不威胁到主要设施的炮弹进行拦截。当然,不幸的事情还是有的,至少有2发炮弹落到了驻军炮兵的阵地上,后果并不严重,只有一名正在负责搬运炮弹的炮兵受了轻伤。

    随着南越军队炮火密度的增加,鲁毅除了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之外,已经准确的判断出,南越方面即将开始全面进攻,而其进攻的矛头就指向机场。只要控制了西北角的机场,整个金兰湾都将在南越短程火炮的覆盖范围之内。而且失去了机场的支援,中国驻军就将被切断一条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所以他立即派遣了两个连的陆战队,带着12辆坦克起加强机场的防御,其实这也是当时他能够部署到机场方向上的唯一一支预备队。这个部署后来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在防御最艰难的时刻,正是这个预备队的12辆坦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终才没有让机场落到南越军队的手里,从而,使战略运输机为他们送来了源源不断的补给!

    除了加强机场方面的防御力量之外,鲁毅最需要做的是将手里唯一的两艘护卫舰调到了金兰湾的西南面,掩护这里的那条脆弱的方向。虽然这两艘护卫舰上只有100毫米火炮,但是这已经能够为地面防御部队提供强大的支援了。同时,南越军队要进攻金兰湾的话,出了西北角的机场,就是西南的沿海线。但是,让鲁毅感到惊讶的是,南越方面并没有用大部队在这个方向上展开进攻,也许是南越方面害怕遭到中国海军的火力压制吧!

    战争全面爆发的消息也让国内感到很不安,因为谈判并没有完全破裂,大家都还有让步的余地,但是阴差阳错的,战争真的爆发了。在经过了前面的一段慌乱时期之后,中央军委与总参谋部立即做出了军事决策:在不主动进攻的前提下,遏止住南越军队的进攻矛头,争取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来。如果军事挟制计划失败,那么展开全线进攻,最终消灭南越抵抗力量,以北越为主的方式,完成越南统一!

    作战计划并不是临时制订出来的,在吸取了多次战争的教训之后,中国也开始在和平时期,就针对任何有危险的地方,制订了各种战争计划。当然,这也是总参谋部在和平时期的主要工作,不然总参谋部数千名军官就白拿军饷了。而执行的这套军事计划就是在2050年左右就制订好了的,只是现在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番修改,然后立即开始实施。

    虽然中国方面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战略,首先在北纬17度线以北的部队不得越过南北越的交界线,同时驻扎在金兰湾的部队不得越过基地范围,对南越军队进行反击,但是,为了保证金兰湾以及北纬17度线上的安全,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的军事动员,各级备战部队立即开始行动了起来。

    已经离开海南岛的那支海军陆战队在18日下午就已经到达了金兰湾,5000多人的部队立即加强了金兰湾的防御。可惜的是,这支部队所需要的重型装备却没有立即到来,直到3天之后,才由一支舰队送了过来。而在台湾岛附近活动的“青海湖”号战列舰(第二艘以“青海湖”命名的战列舰)舰队也已经开始南下。虽然该舰队没有航母,但是中国在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