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篇 硝烟散去 第八章 政治需要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鲁毅已经向国内打了报告,希望能够获得一台移动式聚变电站,以满足基地的供电需求!

    移动式聚变电站是中国军队在第三次对日战争期间的新发明,其实就是一座小型化的潜艇用聚变反应堆,当然,还要配上全套的发电设备。而这整套设备分别装在了8个标准式集装箱力量,可以用一架大型战略运输机,或者是4架战术运输机直接运送到前线,为前线部队提供必要的电力保障!因为该系统研制成功的时候,第三次中日战争已经接近了尾声,所以并没有大量生产,只有2套投入了实战,另外还有3套在国家实验室进行改进性实验。如果能够得到这套电力系统的支持,那么不要说保证炮兵与粒子防空炮都能够正常使用,就算为整个金兰湾提供电力都足够了!因为一座移动式聚变电站发的电,能够满足一个25万人口城市的用电量!

    需求是提了上去,但是鲁毅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因为现在金兰湾已经是危险地区了,谁愿意拿150亿一套的装备来冒险呢?最主要的是,鲁毅他无法保证这套移动聚变发电站能够有足够的安全,而就凭这点,相信总后勤部(2050年,中国已经将总后勤部与总装备部整合到了一起,统一成立了总后勤部,军队的后勤,装备等方面的保障,都由总后勤部负责)的那些惜钱如命的将军们也不会批准了!

    让鲁毅远远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的报告提交上去一天之后,在第一批战略运输机运来的货物中,就有他急需的这种发电设备。整套设备足足装了2架运输机,同时还为他送来了4门粒子炮。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皮定均专门从海军的一家研究所里调来的,而这些重要的装备确实是在后面的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皮定均也是在知道中央不会立即向金兰湾增兵之前,将鲁毅最需要的东西送了过来。而在随后的战斗中,当鲁毅苦盼援兵而不到的时候,真不知道是该感谢皮定均,还是该有别的什么抱怨了!

    南越人的行动并不是中央估计的那样,虽然南越外交人员确实是希望这次规模不大的冲突,能够让中国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好让越南的统一成为现实。但是,在南越内部,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特别是军人与外交人员之间的分歧尤为严重。

    在南越的将军看来,现在他们已经在北纬17度线上部署了至少25万的进攻部队,而且都有着“先进”的装备,比北越军队厉害多了,而中国在北越的驻军数量不过15000人,根本就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如果南越军队能够沿着三条公路与铁路线北上的话,有希望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打到河内城下,最终迫使北越方面在不经过中国的同意下答应统一。而只要越南的统一成为了事实,那么中国的干预就将显得很乏力,特别是在道义上来讲,中国的干预已经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了。

    南越的外交人员却并不这么认为,首先,中国在北越的驻军虽然不多,但是都扼守着交通要道,而且这些都是正规陆军,其战斗力非常强悍,大多数都曾经参加过对日战争。而且,中国在北越的军队很容易就能够获得国内的援助,加上中国已经开始在与北越的边境线上集结兵力,战术空军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海军舰队也在台湾岛附近活动,南越的进攻肯定无法取得成功。而最重要的是,中国控制着金兰湾,而这直接威胁到了南越进攻部队的后方。如果不能够迅速的消灭中国在金兰湾的军队,等到这里的中国驻军有足够的力量出击的话,南越进攻部队必然两面受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南越方面根本就不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所以,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最好是不要打,就慢慢谈,这总比让几十万人去冒险,而且还担着国家灭亡的危机去获得统一要实惠得多吧!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使南越方面的军事行动与外交行动严重脱节。在南越军队炮击金兰湾的第二天,南越谈判人员已经向中国方面解释了这是一场误会,是他们的炮兵部队在演习的时候,不小心将炮弹打到了金兰湾。而且,南越的谈判代表团团长也做出了保证,他们将立即要求国内将犯了错误的那个炮兵团团长交给中国审理,以消除中国的愤怒,但是同时要求中国不要轻易动武,武力是无法解决越南统一问题的!但是,南越的谈判团长不知道,就在他做出这个保证的时候,至少已经有5个南越炮兵团加入到了这场炮击中来,而且,这还远远不是一次误会,双方之间的炮击行动几乎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方面做出了足够大的忍耐,在收到了南越外交人员的照会之后,并没有立即向金兰湾增派兵力,甚至没有让驻扎在北纬17度线北面的军队离开驻地,而是静静的等着南越方面的答复。当然,很多部队还是进入了高级战备状态,谁都认识到,如果问题在2天之内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战争肯定将无法避免!

    3月17日夜23点。在经过了近40个小时的炮击行动之后,南越军队终于发动了地面进攻。奇怪的是,南越方面竟然没有派遣空军为进攻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也许,他们是不想搞得太张扬了,因为在南海上空,以及中国与北越上空的空中指挥机能够监视南越全境,他们的空军一出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