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需要!而现在,空军在朝鲜战场上被牵制了至少2000架作战飞机,东南亚战场上也牵制住了2500架作战飞机,国土防空需要至少1000架战机,最终,能够投入到新战役中的战机数量不可能超过500架!
比较幸运的是,到11月,遭到重创的第3舰队将能够重新出海作战,虽然航母数量仍然只有3艘,战列舰数量却能够扩充到5艘,因为在11月初,至少有4艘新战列舰服役。另外,还至少可以抽调12艘护航航母,15艘火力支援战舰。如果将这支海军舰队算进去的话,那就有足够保证新登陆作战的海上支援力量!
随着军事力量的加强,中国在新登陆作战时的胃口也就更大了。本来,制订新登陆作战的计划,是总参谋部的任务。但是,此时总参谋部不但要负责朝鲜战场上的作战指挥行动,同时要策划在菲律宾北部岛屿上的作战行动,更要负责印度洋的护航作战,以及在马来半岛上的防御作战,更要着重加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总参谋部几乎抽调不出人员来,最终,制订作战计划的任务交给了海军部,由海军部去负责。
这可以说是中国军事指挥上的一大变革。在此之前,重大战役的作战计划几乎统一由总参谋部制订,这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保证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但是,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总参谋部显得非常的庞大与臃肿,到2046年,总参谋部的参谋人员超过12000人!而一个庞大臃肿的机构,其行动效率肯定高不起来。同时,将所有作战计划的大权都捏在手里,将严重限制各军种的独立作战能力,更限制了各军种的发挥,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新军事变革的步伐,这对军事发展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后来,中央军委在发现将战役指挥权下放到军种司令部带来的好处之后,立即开始削减总参谋部的人员,主要是将总参谋部的参谋员派到各军种参谋部去。这一举动,可让总理暗笑了一场,为此,军队每年的人员费用至少少花20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相当的显著,就是各军种之间的配合怎么处理?而且,在战役中,到底是由哪个军种来指挥战斗,这也成为了重大的问题!
到2047年中期左右,总参谋部的职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总参谋部不再干预战役指挥,将指挥权落实到了每个军种司令部去;其次,就是总参谋部开始主要负责协调军种作战。到战争结束时,中国在吸取了大量的经验之后,终于制订出了完善的战役指挥规则,即在某个军种充当战役的主力时,其余军种必须无条件配合。而至此,中国在战役层面上的指挥改革才全部完成,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后来的主要指挥模式!
话又扯远了,到10月底,海军部终于拿出了一套完善的作战方案来,而这套作战方案与之前总参谋部的作战方案已经有了很大的出入!
按照原计划,中国在完成了菲律宾北部岛屿的进攻行动后,将在宫古群岛登陆,完成扩张舰队出海口的计划。但是在这个计划中,海军部却将主要的目标对准了琉球岛,第一计划就是拿下琉球岛,控制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而宫古群岛上的日本军队将完全交给海军舰队与空军,只要摧毁了宫古群岛的空军力量,上面的日本军队就再没一点威胁了!
而在收复琉球的作战计划中,海军不但准备将第3舰队投入进去,而且第3舰队将不以支援行动为首要任务,而是部署在琉球岛东北部,主要任务是迎战日本海军舰队!同时,海军准备动用至少20艘潜艇,在岛屿周遍布置两道海上封锁线,严密封锁岛屿,防止日本将支援力量送上岛!
完成了封锁任务之后,打击舰队(主要由护航航母以及火力支援舰组成)将承担起对琉球岛上日本军队的主要打击任务。但是,直到此时,海军仍然不会投入登陆部队。按照海军的计划,必须要先摧毁日本的防御力量,再投入登陆部队。而15艘火力支援舰具备的强大打击力量,足够保证在短时间内摧毁日本在岛上的一切防御部队!
最后,在保证日本防御部队的战斗力受到重创时,才会投入登陆部队,占领这座岛屿。而在登陆部队中,除了两个陆战师之外,最多的就是工程兵。因为按照海军的这一计划,琉球岛不但是海军舰队的活动基地,而且还将成为空军,特别是战略空军的主要基地。由琉球岛出发,战略空军不但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还可以绕过日本本土的防空火力网,对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海洋生产基地进行轰炸。而这,才是这次登陆作战的核心,以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为主要目的,而并不在乎几座岛屿的得失!
如果按照海军的这一计划,这个代号“海啸”的战役持续时间将达到4个月左右,而计划时间是半年。为此,总参谋部最终并没有完全同意海军的这一计划,毕竟时间太久了,而半年时间中,日本海军将恢复元气,至少能够组织起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参战,到时候,还怎么保证登陆行动的成功呢?所以,最终该计划被打了回去,按照总参谋部的要求,计划的核心并没有错,但是整个计划规模必须缩小!
当然,这个错误其实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