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篇 战略反攻 第二章 指东打西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海地区能够修建机场,岛上的机场都集中在了这一范围之内,而且扩充潜力并不大;其次,日本在岛上部署了大概3万人的防御部队,并且节节驻防,要完全控制整座岛屿,并不是很容易;第三,就是中国现在还不需要这么大的一个“空军基地”,一个小点的岛屿也完全够用了,比如其北面的卡拉棉岛!

    当然,中国选择了巴拉望岛,自然有自己的道理。首先,在南海战争之后,中国曾经长期控制巴拉望岛,并且在战后,控制了岛上数个空军基地,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自然能够为进攻作战带来很大的方便;其次,就是控制了巴拉望岛之后,就能够威胁苏禄海,让日本无法有效的向吕宋岛增兵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巴拉望岛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收复东南亚群岛的前进基地,而事后,中国在进攻东南亚群岛的时候,东线进攻部队就是从巴拉望岛出发的!

    有了这些重要的理由,那么巴拉望岛自然成为了中国的首选。到8月底,总参谋部完成了进攻巴拉望岛的计划,到31号,进攻部队也在海上集结完毕,就连在海南岛驻防的陆战5师(新编制部队,原先的陆战5师在战争爆发前只剩下一个骨架子了,出了军官,士官之外,士兵都是由后备部队补充的)也开到了黄岩岛,战役部署在9月4号左右完成。

    9月3日,就在中国计划进攻巴拉望岛之前两天,日本东南亚战区司令官下了一道非常奇怪的命令,让驻守巴拉望岛的主力部队,陆战11师团调防吕宋岛!这成为了这次战役中的一个巨大的迷团,按照当时的情况,日本侦察机不可能不知道中国即将在巴拉望岛登陆,但是山口大将竟然在这个紧要关头将最重要的一支防御部队调到了吕宋岛去,这不是为中国进攻巴拉望岛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吗?

    此时,驻守巴拉望岛的兵力只有2个不满员的陆军师团,而且都是战争爆发后扩充的陆军部队,兵力不足15000人,战斗力非常低下,甚至连必要的补给都无法保证。凭这点兵力,就想抵挡两个中国陆战队师(陆战4,5两个师),以及新赶来的空降18军的进攻?

    进攻巴拉望岛的战斗在9月6日打响,比原订的计划推迟了1天,主要是让日本军队撤走。进攻巴拉望岛的行动就顺利了很多,特别是在北部地区的登陆行动中,陆战4师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成功的控制了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随后陆战5师投入战斗,与陆战4师分别由东西两个方向,沿着岛的两边南下。而空降18军在吸取了空降15军的教训之后,重点夺取岛上的制高点,并且在每个制高点上配备强大的炮火力量,将全军的火力部队分做三批,依次推进。

    到15日,地面上的战斗就基本上结束了,日本残余的不到1万人的防御部队进入了地下,继续抵抗。也有小批日军进入了山区。而这,已经不妨碍工程部队抢修空军基地,迎接空军战机到来的行动了!

    直到9月底,中国进攻菲律宾北部岛屿的行动,才开步入正轨,随着空军战机大量进驻巴拉望岛,拉近了支援的距离,能够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及时的,强有力的支援之后,吕宋岛的作战行动也顿时顺利了许多!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中国在攻占菲律宾北部岛屿的这场代号“风暴”的作战行动,带有非常大的实验性质,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攻占几座岛屿,而是要检验新的登陆作战思想,检验登陆部队的战斗力,登陆装备的效能。而正是这次残酷的实验,为后面的登陆作战奠定了基础。而在这场直到11月初才结束的战役中,中国损失的近8000名官兵的生命并没有白费,至少在后面的登陆作战中,为部队减少了数万人的伤亡代价!

    在策划巴拉望岛登陆作战的时候,总参谋部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风暴”行动不可能在10月结束,而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向南部战区增派兵力,甚至不惜减少在朝鲜战场上的进攻力量,也要守住南部战线。所以,必须要加快新战役的部署行动,在日本缓过气来之前,发动下一场登陆行动!

    到9月底,中国已经将海军陆战队的规模扩大到了55万左右,编内有20个陆战师,其中满员陆战师15个,还有5个正在扩充之中。这15个陆战师中,陆战5师是新组建的,前面4个是原来就有的,而另外的10个陆战师中,有8个是由陆军预备队改建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而另外还在扩建的5个陆战师才是原先陆战队编制内的部队。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陆战队能够拿出至少9个师来发动新的登陆战役。另外,空降19军也已经完成了训练工作,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而空降17军也已经从朝鲜战场上抽调了出来,正在福州附近休整补充,最快能够在11月初投入新的战斗。所以,从登陆兵力上来看,并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空军方面,到9月底,空军第5期飞行员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现在困绕空军的不是战机的数量问题,而是飞行员的数量与素质问题。战斗机生产厂在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多时间内生产了数千架作战飞机,但是空军飞行员培训机构却只培训了不到2000名合格的飞行员,加上征召的退役飞行员,都远远无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