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日战争爆发之前,实验机已经进行了100多项相关方面的实验,取得的结果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所以,在海军提出要新一代攻击机的时候,由该实验战机发展而来的新一代攻击机的设计方案也被提交了上去。虽然,该方案在速度,以及完成度上都要比别的方案慢很多,但是当海军航空兵的工程人员一拿到这份方案的时候,心情激动了起来,因为这正是他们在寻找的,理想中的新式攻击机!
在得到海军的拨款之后,改攻击机设计方案的研制进度是非常惊人的,到2045年底的时候,第一架实验型攻击机就已经生产了出来,然后接受了海军苛刻的对比实验。但是,随后发现该攻击机的性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2046年年初的时候,海军选择了一种过度型攻击机,并且为5支航母舰队换装了这种过度型攻击机。直到2047年初,新型攻击机才解决了所有技术上的问题,这才被海军采纳,并且最终引来了战斗机的一次飞跃性的技术革命!
过度型攻击机采用的仍然是常规动力,但是攻击机的体积与重量都被加大了。其机长达到了22米(不包括机头的空速管),翼展18米(不包括翼尖的电子干扰吊舱),到垂尾顶端的高度为6.5米。战机的最大速度为2.2马赫,海平面的最大速度为1.5马赫,最大升限2.5万米,爬升速度,在海平面上最大为每秒350米。同时,战机携带的武器都采用了保型设计,所以在携带了反舰导弹之后,并不会过于严重的影响到战机的性能。战机空重达到了12吨,最大起飞重量为42吨,能够携带25吨燃料,最大载弹量达到了12吨,能够携带4枚重3吨的新一代反舰导弹对11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如果进行空重加油的话,作战半径将超过1800公里!当然,因为这种攻击机确实是太大了一点,装备在“黑龙江”级航母上之后,就必须减少战斗机的携带数量,或者是增加航母甲板上的运做难度!当然,也正是这一原因,所以“雅鲁藏布江”级航母立即上马开始建造了!
有了新式的战机与航母是不够的,还需要新式的导弹。而为q-3(这种攻击机的代号)专门研制的新型导弹在2046年也顺利的投入使用了。这种导弹重达3吨,比以前任何一种战术攻击机携带的反舰导弹都要大,都要重。导弹的射程达到了450公里左右,射程的增加量并不大。但是,导弹的战斗部重达1.2吨,实际装药量却只有500公斤左右,这主要因为导弹采用的分离式战斗部,而且增加了众多的用于对抗粒子炮的系统与设备!导弹的战斗部采用了三级串列方式,其前两级战斗部的主要作用就如同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一样,先撕开战列舰的主装甲,为后面的主战斗部杀开一条血路。因为导弹的速度达到了5马赫左右,所以主战斗部的前端为贫铀合金药罩,即使前两级战斗部没有能够穿透战列舰的主装甲,主战斗部也能够依靠速度击穿至少450毫米的钢质装甲!这就如同双重保险一样。而装药量达到了450公斤的主战斗部只要进入战舰体内,就算是日本的战列舰都绝对承受不起这么巨大的破坏与杀伤!当然,关于这种导弹上的反粒子炮系统,一直就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机密,一直没有相关方面的报道与消息,但是在后面的实战中,已经证明这种导弹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在中日战争初期,中国攻击机对抗战列舰与航母这些海上怪物最有效的武器!
当然,这场海战给中日海军带来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航母与战列舰方面的巨大变化,而是关系到了整个海军的未来!
首先,在海战中,双方的潜艇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正面交战中,潜艇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一方面与双方对潜艇的战术使用有着关系,而另外一方面,却是潜艇在正规海战中的生存能力的问题!当然,关于潜艇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核潜艇的发展,一直是任何一个国家最高的国家机密,所以,这方面的改变是最难察觉的。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当时中国海军立即就启动了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同时着重研究了潜艇在海战中的战术使用问题。当然,不管怎么样,在正规的海战中,潜艇能够发挥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在海洋上,潜艇最大的作用是破坏对方的后方交通线,而并非在正规海战中进行战斗!
另外,就是对海军舰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在前面已经稍微提到过。
最严重的问题是舰队的协同作战问题。任何一支完整的舰队都需要由各种承担不同任务的战舰来组成。其中,航母承担的是远程打击,以及为舰队提供最主要的防空网的任务,战列舰是舰队对地,对海打击的主要力量,以及作为航母贴身保镖而存在。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舰队提供区域防空以及反导能力,特别是在海战中,巡洋舰提供的区域防空能力往往是舰队最装要的一道防空屏障。驱逐舰的任务是提供点防御能力,并且是舰队最主要的水面反潜力量。核潜艇是舰队最主要的反潜力量,同时也是在必要时候偷袭对方舰队的主要力量。而只有这些战舰进行完美的,且有效的配合,才能够让舰队发挥出应有的强大作战实力。所以,舰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