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最高军事指挥部。
送走了美国人之后,印度的那些将领们的脸色并没有好看多少。本来,印度就是依靠美国在背后撑腰,才发动这场战争的。而现在印度开始走下坡路了,就更需要美国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够稳住战线。但是美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弃了印度,那印度是无法再打下去了,也难怪,那些印度人的脸色会那么难看了!
此时,谁都明白,印度是再也无法战斗下去了。虽然动员的部队已经达到了800万,但是现在印度的拥有的装备最多只能够满足250万新军队的需要,而且这还算上了美国提供的最后一批武器装备。再加上印度现在还在前线战斗的部队,印度能够投入到战斗中的兵力大概在500万左右。但是,此时被牵制在印巴战场上的部队数量达到了300万,而印度各地大概还需要80万左右的军队镇守。所以,能够投入到东部战场上的军队数量最多只有120万。虽然,从兵力对比上,印度仍然比中国解放军投入的兵力要多得多,达到了5比1的比例。但是,真要说到实际的战斗力,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此时,印度能够用来作战的战机不到800架,而其中真正具备有与中国战机对抗能力的战机只有500架不到。而且印度空军的飞行员阵亡比例非常高,出动阵亡比到达了6左右。换句话说,平均每位飞行员作战飞行6次,就已经到头了,而且大部分新培养出来的飞行员永远达不到这个情况,最多飞行一两次就结束了他们的使命。这样的伤亡对任何一支空军来讲,都是不可承担的。而此时,横行在印度上空的绝对不是印度的战机,以印度空军现在的实力,只能对重点地区提供有限的空中掩护,而且还需要地面防空系统的配合,来阻挡中国空军的袭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空军是不可能对前线部队提供空中支持的。而光凭这一点,印度军队继续战斗下去的能力就大受怀疑了。
即使出掉空中力量不谈,在志愿军一举歼灭中部战场上印度上百万的部队之后,对印度军队,乃至整个印度国内的战斗士气以及战争意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志愿军仅仅用了20万左右的地面部队,就在一周不到的时间内歼灭了印度最精锐的一个集团军,以及众多的二线部队。虽然被消灭的印度部队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投降来结束了他们的使命。但是,正是因为大部分部队都选择了投降,这才让印度人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讲已经没有能力再打下去了。他们面对的不是巴基斯坦军队,而是强大到无法抵抗的中国解放军。即使是让美国军队来对抗中国解放军,恐怕也占不到多少便宜,那还用说印度人去独立战斗吗?
再从装备以及军队的素质上来看,此时的印度军队已经完全无法与开战时比较了,那就更别说与解放军对抗,即使是在巴基斯坦军队面前,他们恐怕都差了不少吧!现在,一支印度装甲师装备的坦克数量已经不到100辆,而在正规的装甲师中,坦克数量在450辆到600辆之间,另外还有大量的步兵战车,自行火炮以及短程防空系统等配套性装备。但是,印度几乎无法满足装甲部队的需要,连坦克都保证不了,可想别的装备也不会好到哪去!而从士兵的素质上来讲,因为大量有经验的老兵在前面的战斗中被消耗掉,新训练出的士兵在战斗中是不可能完全发挥出装备的威力的,而且生存率非常低,甚至很多印度士兵都不知道怎么躲避轰炸与炮击。而让这些部队去与中国军队对抗,那结果会好吗?
不管是谁,只要长了点脑子的都知道,现在印度是无法再战斗下去了。正如美国总统对他们的劝告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战争,对印度才有更大的好处。但是,就是这个“适当的时候”难住了印度人,什么时候才算适当?而且,怎么才能够为印度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而在这点上,印度人的理解与美国并不一样,所以,在战略决策上,印度再次不可避免的犯下了错误。而这几乎是每个国家在面临战败的情况下会犯下的错误。当年纳粹德国面临战败的时候,还不是发动了少年党卫军,将那些不到14岁的孩子送上了残酷的战场,消耗着德国的未来。而日本人甚至叫嚣着要8000万玉碎。但是结果怎么样?德国在首都被攻占之后,无条件投降了,而日本在挨了两枚原子弹之后也老实了下来。可以说,只要想到要以最体面的方式来结束战争的话,那么失败已经完全无法避免了!
正是考虑到了要为国家争取最多的利益,所以印度决定现在还不能结束战争。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向中国投降,就是主动向中国承认战争失败,即使是在最后的谈判中,印度也会被中国与巴基斯坦所压制,将他们辛苦保存下来的果实拱手让出去。其实,不管印度在什么情况下投降,结果都会一样,因为他们在战场上无法获取的东西,也就永远别想在谈判桌是得到。而且,继续战斗下去的话,中国与巴基斯坦都会付出不小的代价,那么战后的谈判中,中国与巴基斯坦自然会加强对印度的剥削与压榨,那印度照样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当然,印度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还是抱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因为印度将领大概在读了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