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是不会因为某一边有特殊情况而发生改变的,即使是此时,印度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场上的情况仍然不会发生改变,因为中国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战略计划。所以,当印度陷入混乱之中的时候,中国解放军还正利用上了这段时间,扩大着战争的胜果。
新战场上的进攻开始之前,罗开曾经很担心解放军的进攻会遭遇到印度人的顽强抵抗。但是,实际情况与他的预测差了很远,毕竟,罗开无法预料到美国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弃对印度的支持,让印度不战自乱了!
作为主攻部队的36军是从霍马林西面的钦敦江主河道左岸出发的从这里到印度边境线只有30公里不到。在突破了印度的第一道防线之后,36军迅速的将部队集中了起来,朝因帕尔发动了猛攻。此时,36军的进攻之花了不到5个小时,进展远远的超过了先期的计划。
因帕尔是印度曼尼普尔邦的首府,位于钦敦江的一条支流的上游,是印度东部突出地区最东面的重要城市,也是印度面对缅甸的第一道防线的支撑点。同时是印度防御中国从北面而来的打击的后方支撑点。对于印度东部地区的第一道防线来讲,因帕尔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支撑着印度的前线部队,同时也是前线部队的指挥部所在地。而这里,更是印度控制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地点。所以,印度一直将因帕尔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只是印度人大概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的主攻方向不是在北面,而是从缅甸方向而来的。光是这点判断上的失误,就足够印度人好受的了。
中国在缅甸修公路的时候,连美国人都没有察觉到,那就更别说印度了。而且,在36军发动进攻之前,中国部署在西藏南部地区的4支轻型化山地军一直在积极的活动着,让印度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吸引着印度人的注意力。所以,印度将主要的防御方向摆在了布拉马普特拉河一线,从东面的萨地亚,到西面的迪斯布尔,印度一共修建了3道防御阵地,防御纵深达到了100公里左右,几乎把整个面向中国的地区都变成了防御阵地。而为此,印度甚至还迁徙了150万当地居民!可见,印度人在防御上下的工夫还是不少的。
当然,印度也曾想到过中国会从缅甸方向上发动进攻。因为从这里能够直捣印度东部地区的腹地,威胁到正面防线的后方。所以,按照印度的预计,中国即使从缅甸方向发动进攻,那也只是辅助正面部队的行动。所以,印度在因帕尔东面,只部署了一道防御阵地,防御纵深不到20公里。很显然,这样的防御能力,是无法抵挡住中国解放军36军这支重型军的打击的。而正是因为这个战略方向上的判断失误,让印度的正面防御变成了摆设!
说到名气,36军绝对比不上另外几支中国王牌部队,说到历史,36军也无法与大多数从红军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部队比较,因为他们是在第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成立的。但是,要说到部队的战斗力,恐怕36军并不比任何一支部队差。当年36军成立的时候,就是以应付高强度现代化战争为目的,而从几支老牌部队中各抽调一部分而成立的,可以说是集中了解放军的精锐部队。而在建立之初,36军几乎成为了一支实验部队,一边建设,一边改进中国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给中国解放军高层领导以非常强烈的震撼,美国军队所体现出来的空地一体化作战,美国军队对电磁信息权的控制能力,以及美国地面部队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与精确的火力,让中国解放军的将领发现自己手里的部队太落后了。所以,36军又成为了解放军第二次军事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部队。也是最早完成空地协同作战训练与改进的部队。从此,36军就成为了解放军的重点部队,而且一直承担着大规模实验的任务,但是,直到现在,36军都还没有参加一次实际战斗。台湾解放战争结束之后,36军开始了数字化改进工作,但是由于部队编制太大,虽然第一个接受改进,但是还是落在了21军的后面。而直到周国辉做出在印度东部地区开辟新战场的时候,36军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改进工作。而此时,21军在印巴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怎么样,而且21军作为一支轻型军,是仿照美国“斯催克”旅的形式进行改进的,在很多地方无法体现出中国解放军对新时代战争的需要。所以,周国辉立即决定让36军上战场,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够检验按照中国的需要,进行改进建设的重型化数字军的作战能力!
战斗打了几个小时,36军到现在的表现还是让后方的将军们非常满意的。在数字化狂潮中,美国是第一个开启这扇大门的人。而按照美国对未来威胁的评估,在未来战争中,美国与别的大国直接冲突的机会并不大,所以需要对付的都是弱国的军队。而按照美国的战术配置,空军在战争中将发挥主要的打击作用,而陆军只需要承担起空军无法照顾到的战场上的责任。而且,战争的快速化发展,对陆军的机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陆军部署速度上,这个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所以,按照这一要求,美国陆军向轻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