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窗烛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阳光灿烂 中篇小说 春节关键词(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除夕

    除夕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日子。所谓春运,就是因为亿万背井离乡的游子要返回故土,那些在外辛辛苦苦奔波了一年的人们,之所以忍受旅途的劳累,沙丁鱼罐头般的拥挤和不讲道理上浮的车费,就只是为了除夕这一天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饭,一起举杯共祝新的一年一切顺利,就只是为了除夕这一天能和父母妻儿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摇晃着微醉的身躯,点燃劈劈啪啪的鞭炮。

    上街走走,宜昌的街道冷清了许多。一下子少了近20万流动人口,道路显得宽阔了,次序变得井然了,扒拉垃圾堆的消失了,连小偷都有三天假嘛。早早来到父母家,家里依然静悄悄的。小华在照料母亲,父亲在一如既往的读报,妻子在厨房里忙碌着团年饭。

    吃过午饭,我回过一次家,小区已经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这是对政府权威最大的嘲讽。几年北京,上海等地顺应民心,把“禁鞭”改为“限鞭”,一字之差,赢得一片叫好声。而宜昌却依然坚持禁鞭,还张贴告示,劝阻放鞭,违者受罚,举报有奖,结果还是老样子。最近几天,鞭炮声断断续续,到了今天午夜时分,全城都会被升腾起的鞭炮的烟雾所笼罩。我真不知道,如此这般,政府的权威何在?政府的亲和力何在?不过,每年的三峡艺术节都有绽放在夜空的焰火晚会,不正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代版吗?

    夷陵广场有一些南腔北调的游客,听口音,全是邻近县市的,大年三十在这里出现的唯一理由就是到宜昌采购年货,给妻儿老小买几件过年的新衣;而儿童公园几乎游人如织了,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令我大为意外。仔细一想却也明白了,都是年轻夫妻带着孩子来此玩耍,等到筋疲力尽,再到老人家里团年也不迟。这不也是人之常情嘛。

    热闹的除夕。

    2.团年红包

    团年饭对于每个中国人的重视程度是不需赘言的。我们这个极端传统化的大家庭更是如此。记得前些年,父母身体还硬朗时,父亲总是兴致勃勃的亲自撰写团年宴的菜谱,龙飞凤舞的笔墨之间,显露的是满足,自豪和喜悦;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从菜肴到糖果。后来,儿子因故困在武汉未能回来出席团年宴,又有妻子声称她大哥请她回去团年而使得我家的团年时间提前到中午,这都是开天辟地的破例。今年是很顺利的,虽然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的饮食习惯,将团年时间订在下午4点半,但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喝点啤酒和饮料,大口的吃着美味的菜肴,向父母说些恭贺新禧,健康长寿之类的话,听两个小字辈嘻嘻哈哈的东南西北的胡说八道,就是天伦之乐,就是幸福吉祥,就是阖家团圆,就是一路顺风。

    上座的时候,父亲没和以前一样发压岁钱。等到全家人七嘴八舌说了些祝福的话以后,母亲在笑:“爷爷今年给你们准备了大红包。”父亲从棉衣里面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出手的确惊人。孙子辈每人1000元,儿子和媳妇每人2000元。一万元就这样一撒而光,的确把我和弟弟镇住了。以往每人100元,象征性的,挺好玩的。今年为何来了如此大的改变?不得而知。很多天以后,弟弟在看望我,和我闲聊时,揣测说;父亲“思想进步了,开放了。”真的是与时俱进吗?我倒认为不大像。可能还是年龄大了,有些想法和看法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就是对儿子的态度不也在潜移默化的出现转折吗?

    再次举杯。

    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祝福全家平平安安,狗年旺旺。

    3.突然决定

    有许多事情的发生细细想来是有前因后果的。虽然当时无法感觉到,但事后慢慢想来,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推波所导致的。

    比如说,如果没有父亲三十晚上以母亲“要安静,怕闹人”为由不要我们全家初一上午去拜年,同时也拒绝妻子初一过去帮忙的建议,那么第二天我们就要早起,不论是步行还是乘车,都得恭恭敬敬去给年迈的父母拜年,共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于是就有些打乱步骤了。三十晚上给景山哥和吴叔叔电话拜年,而二姨妈家里无人接电话。今天早上给练兄打电话,得知张妈在河水巷新家里,就决定前往。乘100路车到珍珠路,3、4路可到夷陵饭店,19路可到学院街江边。最后还是在3e大厦楼前乘19路车。上车一切顺利,香格里拉,四方堰,北门雅斯,第三中学,西陵一路。我自以为车会沿着沿江大道向下驶去,没想到车在江边居然掉头向上。目瞪口呆之间,客车跑得飞快,一眨眼功夫,就把我们夫妇俩抛在一中前面。

    事情发生的如此之快,车掉头掉的如此不可思议,我压根就没有想过19路车会把线路改的如此莫名其妙。虽然我们最终叫了一辆的士,顺利抵达张妈住处,但19路车的掉头却给人留下不小的阴影。以后在乡下出了车祸,九死一生之后,突然恍然大悟,这就是老天给我的提醒,对我的警告,说得直截了当一点,就是当心意外,不能走回头路。

    从张妈家出来,想到照料母亲的屈阿姨家拜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