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夫人:“那你就回去吧,伺候小姐要紧。”
春梅施礼后退下。
杨夫人:“老爷,奴家进杨家三十余载,只生琼英一女,因爱女而慎于择婿,致使及笄未嫁,如今已知晓风月,长留深闺,恐妙龄消逝,于琼英不利。”
杨士廉饮着绿茶,面带笑容。
杨士廉:“何必庸人自扰?老夫早已成竹在胸。今冬明春,定与琼英许配人家,以解夫人忧郁。”
杨夫人:“老爷有何妙计?”
杨士廉:“还记得上次说的话吗?老夫只待此次京试张榜之后,便要从中优选贤婿。”
杨夫人:“豪门富家你不允,却偏偏青睐那些初登黄榜的少年书生,真不知为何而想?”
杨士廉:“初生牛犊不畏虎,少年书生满腹锦文,乃国家栋梁,岂非那些公子王孙,吃喝玩乐所能比拟。”
杨夫人不以为然摇头。
杨夫人:“只怕琼英不乐意。”
杨士廉:“父母之择,女儿岂有不允之理?”
74.郑寓书房
红纱亮烛与透窗明月相映成趣。
书房收拾整洁,琴瑟伏案,玉箫挂墙,清香盘绕,书籍满屋。
郑文焯笑脸盈盈跟随在杨琼英身后。
杨琼英站在书案前,环视着。
郑文焯:“小姐请坐,容小生前去斟茶。”
杨琼英:“相公止步,奴家有几言相问。”
郑文焯::“小姐请讲。”
杨琼英偷偷瞄着郑文焯,垂下头去,几欲吐言,却又中止,但终于鼓足了勇气。
杨琼英:“相公对今宵月夜有诗词之兴吗?”
郑文焯:“惭愧。刚才在等待小姐之时,倒是拈得一首,只是过于笨拙,不足挂齿。”
杨琼英:“奴家洗耳恭听。”
郑文焯稍一定神,开口而出。
郑文焯:“明月皎洁满中庭,尤记当初绿轿影。隔墙频步盼玉娇,何期纱裙倚银屏。”
杨琼英:“相公七步之吟,实乃旷世之才。”
郑文焯:“小姐学识渊博,续貉之事,记忆犹新。此次还望小姐开金口,启樱唇,唱和一律。”
杨琼英:“奴家不才,岂敢与相公唱和?”
郑文焯:“如蒙小姐不弃,定会唱和。”
杨琼英默默无言。
郑文焯:“小姐请。”
杨琼英:“中秋谁与诉春怀?半掩羞面下玉台。有意凭君看月明,东风送取花香来。”
郑文焯拍手称好。
郑文焯:“小姐满怀笔墨,开口成章,真乃苏小妹第二。”
杨琼英:“相公见笑了。”
郑文焯:“小生才疏学浅,有一句不甚明白。”
杨琼英:“相公请。”
郑文焯:“小姐说‘有意凭君看月明,’不知‘君’指何人?”
杨琼英羞怯遮面,无言以对。
郑文焯向前一步。
郑文焯:“愿闻其详。”
75.杭州西湖
夜色朦胧,月轮在水面晃动。
断桥上游人穿梭,灯烛点点。
湖畔楼阁中灯火辉煌,隐约有歌舞声传来。
小舟上,张景祁与王夫之相对而饮。
王夫之:“江南中秋,年年虽有,却年年别有风致。张兄,不知你是否留意,前年热烈,去年雅致,今年欢乐,来年呢,也许就变成清丽了。”
张景祁:“我倒没有王兄如此观察细微,但中秋明月,加之太平盛世,多饮几杯酒,多做几首诗倒是挺有乐趣的。”
王夫之:“那就开怀畅饮吧。”
王夫之与张景祁举杯相示,一饮而尽。
船头划破水面,月影变成金蛇狂舞。
张景祁:“请王兄作中秋诗一首,以助酒兴。”
王夫之大笑摇头。
王夫之:“写诗作对当推郑兄,小弟学术浅薄,不可污了今夜明月。”
张景祁:“不知郑兄今夕在何处赏月?”
王夫之:“定在家中一人苦读。”
张景祁:“中秋之夜,百姓嘉庆,郑兄也得歇息一宿才是,不如唤他出来一并赏月。”
王夫之摇着头。
王夫之:“只怕郑兄如今已有女伴,我等前去,恐有冲断他人甜美好事之嫌,不妥。”
张景祁:“有何不妥?吾等与郑兄结拜兄弟,中秋之夜,岂能让他一人空对明月,就是碰见嫂夫人,也德看看她是如花似玉的绝世佳人,还是妖气横溢的妖魔鬼怪。”
王夫之大喜。
王夫之:“张兄言之有理,我们急急赶去。”
张景祁:“船家,靠岸。”
76.郑寓书房
烛光摇曳,喜气连连。
杨琼英羞立案前。
郑文焯笑着向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