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现代文学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五节:瞿秋白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解(注:见《再论大众文艺答止敬》、《欧化文艺》两文),扩大了讨论的范围,增进了讨论的深度。瞿秋白还着重研究了大从语和文字拉丁化问题,大力提倡学习人民口头语言,主张实行“文腔革命”,认为这是使文学以至于文化深入工农群众“最初步的必须先解决的问题”。他曾经在一九三年出版过《中国拉丁化的字母》一书,一九三二年底,又整理修订为《新中国文草案》。他的意见中有时流露出语言有阶级性的错误,对于白话文作了不恰当的否定,但大体是正确的。它们推动了后来的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运动。瞿秋白关于大众化的全部文章,激荡着渴望革命文学深入群众的强烈热情,当时就被人认为是讨论中“理论最有条理,有最大的影响”的(注:《关于大众文艺问题》,《文学月报》第1卷第5、6期合刊,1932年12月)。一九三四年到达革命根据地后,他还对文艺大从化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实践。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一篇著名的文艺论文。通过分析鲁迅的杂感,《序言》深刻地论述了鲁迅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道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给鲁迅的思想作了基本上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序言》指出鲁迅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已经是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辛勤地寻找着人民解放的道路。“五四”到“五卅”前后法,实现了自然观上的革命,结束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统,鲁迅坚持和反动统治的各种“意识代表”斗争,那些隐蔽在私人问题下的杂感“都包含着强烈的攻击阶级统治的火焰”。在一九二七年以后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鲁迅的杂感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一般被蹂躏被侮辱被斯骗的人们的彷徨和愤激”。在这二十多年中,鲁迅始终以自己的杂感密切配合革命运动,和各种反动势力斗争。《序言》又进一步剖析了其中的发展变化,指出鲁迅的思想在“五四”以前基本上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他以这些思想作为武器,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是个性主义“怀疑群众的倾向”,也使鲁迅有过“对于革命失败的一时的失望和悲观”的缺点。在革命斗争中,鲁迅一面紧张探索,一面英勇战斗,由于逐渐深入地认识到阶级斗争的规律,日益强烈的感受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鲁迅终于克服思想中的偏颇,成为共产主义者。“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这是瞿秋白给鲁迅的思想道路所作的著名的概括。

    《序言》把鲁迅放到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化运动变迁和文学队伍不断分化的历史洪流中分析评价。这样,不仅具体地论证了鲁迅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历史地位、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战线上的重大贡献,同时也深刻地阐述了文学运动中一些有关的事件。瞿秋白着重总结了革命文学论争的经验,他一方面肯定这次论争推动“原则和理论的研究,真正革命文艺学说的介绍”的积极意义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发展并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在同各式,另一方面也指出一部分革命作家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序言》的最后部分,具体的分析了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韧’的战斗”、“反自由主义”、“反虚伪的精神”等主要特点,指出它们都是鲁迅从长期斗争的痛苦经验和深刻观察中得出来的宝贵的战斗传统,并且号召革命作家向鲁迅学习,和鲁迅一同前进。这些分析有力地驳斥了各式反动文人对于鲁迅杂感的嘲讽,也帮助革命文学队伍正确认识鲁迅。更重要的是,由于对鲁迅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理解,瞿秋白又是始终密切地联系整个现代文学运动的进程来分析的,因此,《序言》的意义远远地超越了给鲁迅个人作出正确评价的范围,涉及到革命文学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这篇论文,尽管某些论点还有说得不够确切之处,所选文章基本上限于一九三一年以前之作,对鲁迅晚年思想上更成熟、艺术上更绚烂的杂文未能具体论述,因而整个评价也无法全面深入,但论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却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他自己原先关于“五四”新文学的错误评价,实际上也有所纠正。这是瞿秋白的文学论著中极为重要的一篇。

    在另外一些文艺批评中,瞿秋白针对当时的革命作家队伍主要是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事实,着重分析和批评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特点。他指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不定的特性,“可以转变过来又转变过去”(注:《谈谈〈三人行〉》,《现代》第1卷第1期将其部分首领开除出党。,1932年5月1日);他们可以成为“真正肯替群众服务的分子”(注:《红萝卜》,《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7月20日),但如果“没有群众的锻炼,没有普洛的领导,这种路数的‘人物’,会突然间的堕落,绝望……叛变”(注:《满洲的“毁灭”》,《十字街头》第3期,1932年1月5日)。他非常尖锐地批评了小资产阶级作家喜欢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美化自己以至于歪曲现实的通病,从而说明革命作家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意义。在强调文艺作品的战斗性和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