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后记三一 西门庆之死3:致死原因为哪般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年过七十的皇帝大概在十位左右,比较有名是吴孙权、唐李渊、武则天、唐明皇、梁萧衍、明太祖、清乾隆,即便加上虚岁七十的也不超过二十个,剩下的几百个皇帝大多是在正值壮年时,死掉的。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中道崩殂的呢?

    古代皇帝早死,确实事出有因。也必须承认,工作压力过大,当时整体医疗条件简陋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很少听说有因为工作累死的皇帝。如果他们真要励精图治,也肯定累不死,因为有那么多杰出人才供其驱使,完全可以“主逸臣劳”。

    也就是说,马革裹尸的将军比比皆是,而累死在工作台上的皇帝却寥寥无几,大多都是死在酒壶旁和女人的胸脯上。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封建时代的皇帝基本游离于法律、公理、正义和道德之外,即便在公事上尚能受到族权、神权和某些官僚体系的制约,但是在私生活上,他们基本可以随心所欲,为了能够让皇帝老儿玩得开心,还有一个理论班子专门给他制造舆论。

    所以,只要皇帝不耽误公事,一般大臣对其糜烂的私生活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除非太过有失体统。

    封建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权是少数人享有的,制定出的法律和规则是给被统治者遵守的,自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逍遥神仙。

    不光封建皇帝如此,和皇帝休戚与共的大大小小的封建家长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皇帝,可以专横跋扈,恣意妄为,如果治下的臣民敢于触犯律条,绝对是铁腕统治,不留余地。除非是真正用儒家思想身体力行的封建家长,才会以身作则,具有一定的民主思维,不过此种情况少之又少。

    比如在西门府这个小空间中,西门庆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玩弄丫环,与家人媳妇偷情,可潘金莲若要偷人,绝对是家法伺候;他可以用书童、王经满足自己变态性欲,可是听说温秀才也是同道中人,玩弄画童,则毫不留情地把他踢出家门;他可以毒打孙雪娥、痛击小铁棍,蔑视一切建立在基本善念基础上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按照主子阶层的价值观来看,这种事司空见惯,而被陷入莫须有的,栽赃陷害的刺杀事件中的来旺儿,则要经官动府,甚至要被问成死罪;他一生作孽无算,淫人妻女,可是临死之前竟然嘱咐妻妾给他守节,多么可笑可悲?

    一个没有道德力量,没有文化修养,没有法律约束,拥有绝对的权力的人物,兽性和个人私欲难免恶性膨胀,官气熏天,牛气哄哄,颐指气使,作风粗暴,动辄骂人,唯我独尊,基本就是一个纯粹感情用事的主观主义者。

    这样的封建家长,在处理掺杂利害关系的公事时,往往也要思前想后,不是说他们本身如何有个人修为,如何为国为民,而是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争取更大利润。但是在私生活上,一般不会考虑过多,完全凭借个人喜好行事,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贵易交,富易妻”,就连大文豪江淹仕途得意之后,都安于逸乐,写不出好文章,以至于江郎才尽。那像西门庆这样兼走黑道、白道和商道的恶霸、贪官和奸商,一旦有钱有势了,会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呢?就是用“酒色财气”四字来书写人生而已。

    我当时有些怀疑,西门庆33岁之时“英年早逝”,是不是有些过于离谱?虽然《金瓶梅》只是虚构的小说而已,可是我们还要探讨一下生活的真实。把他设计成短命的结局,是不是作者过于理想化,反而失了真?因为我以伟人的评价为标准,把《金瓶梅》当做《明史》来读,既然是一种动态的历史,就一定要言之有据。就是说,我们要思考一下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这有助于上升到理性思考。

    后来一想,虽然《金瓶梅》的主体故事集中在1112年10月到1118年这六年间,可是西门庆的酒色生活还要前推。为什么呢?西门庆刚和潘金莲见面时,提到过自己的年龄是27岁,她的女儿也快嫁人了,当时西门大姐应该在14岁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衡量,刚刚小学毕业的西门庆就要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还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就遭受了致命的摧残。

    在遇到潘金莲之前,他就有正妻陈氏,也就是西门大姐的母亲,陈氏死后,娶了吴月娘,还有李娇儿、卓丢儿,又收用了丫环、家人媳妇,而且他的业余爱好是眠花宿柳、嫖风弄月,是红灯区各种消费场所的常客。在遇到潘金莲的六年中,和西门庆发生关系的男男女女合计有二十多个,这都是有名有姓的,还有许多“无名英雄”未列入演员名单。因此说,二十年的酒色生活绝对可以要了一个人的命,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寿命,太阳也就是100亿年左右,包括男人的性功能,也都是有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也是估算男人生殖器的不可或缺的指标。

    就是说,酒精与色欲精诚合作,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用20年时间进行和平演变与秘密渗透,最终彻底击垮西门庆,完全可能,并非是纯粹的虚构。

    上文提过,中国的皇帝基本都是短命的,他们短命,不是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累死的,而是骄奢淫逸,为佳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