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后记三一 西门庆之死3:致死原因为哪般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尽责,累死的。比如《史记》上记载的汉惠帝,17岁左右登基,然而母亲吕后就像座大山一样压在他头上。尤其摧残他的是,在刘邦生前对汉惠帝的地位挑战的宠妃戚夫人,被吕后毁容,挖眼,毒哑,斩断手脚,做成了“人猪”,不仅如此,在摆布戚夫人之前,先是毒杀了尚为孩子的赵王如意,然而,吕后邀请汉惠帝欣赏自己的“杰作”——差点被摧残致死的人猪。汉惠帝“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仅仅七年之后,他就驾崩了。

    以史为证,西门庆之死合乎情理。

    再看一下,西门庆得了脱阳之疾,究竟合不合理?

    刚开始,我曾经怀疑西门庆之后又射血,不合理。后来了解到,男人能不能射血不清楚,不过确实有血精这一症状,因此说,精中带血符合病理。

    再后来,我又查询一下脱阳的症状和病理,原来,脱阳是存在的真实病症,主要是阳气耗伤太过,或者男子因性交出现虚脱,尤其是在做爱时,如果性兴奋超过生理限度,时间过长,就会出现神志异常、头痛胸闷、意志丧失、大汗淋漓、不省人事等生理和神经急症,西医认为这是心脏麻痹,所谓“脱阳者见鬼”,所谓“房事精长出不止,则必死妇人腹上”,这种病容易导致猝死。在西门庆饮酒过度,过量,房事过频的情况下,他的身体已经抵达崩溃的边缘,没有直接死在潘金莲的肚皮上,已经算是奇迹了,结果又苟延残喘了8天,虽然这是小说家言,可也自有其合理性。尤其在当时医学知识不够发达,认为“一滴精十滴血”的时代里,如此设计人物结局,还有其合理性。

    其实就像西门庆这种情况,他的结局还可以有两种:一是阳痿,二是性病致死。

    从汉朝开始,就有关于性病的记载,据说,1920年在安徽亳州藏书家姚氏墨海楼的故纸堆中发现了年代久远的《华佗神医秘传》手写本,其中有15种治疗性病的处方,如果此事为真,那么三国时期的华佗应能治疗性病。

    而且在隋唐的医书中也不乏关于性病的记载,也就是说,性病在中国大地流传已久,因为当时没有避孕套,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西门庆死于性病的可能性更大,这种病在当时就是绝症。滥交的结果往往是,不足为奇。

    这样,再次总结一下西门庆的死因。

    其一,十三岁左右就有了孩子,可以说,他还未成年就牺牲在封建社会早婚早育这一婚姻风气之下

    其二,自古以来纵情声色,而致早夭者,比比皆是,《史记》中的汉惠帝就是其一。二十年来,在风月场摸爬滚打,西门庆被酒色过早地掏空了身子,出现最后的崩溃,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规律。

    其三,医疗条件落后,庸医害人,致使三十多岁就死也未尝不可能。

    其四,迎来送往,应酬频繁,内外夹击,短命正常,尤其在他当上提刑官之后,很快适应官场的“酒囊文化”,基本每天必醉,喝醉了就上床,再加上在风月场浪得虚名,只有靠维持体面,就是铁打的身体,也要变得锈迹斑斑了,何况血肉之躯?整天盘算勾心斗角、生意往来,还要在百忙之余应付对之贪得无厌的里外佳人,不早死,他就是神仙。

    其五,按照西门庆这样的滥交程度来看,在当时防护措施不够严密的情况下,很容易得些花柳病之类的,即便像现在这样全方位保护,也阻止不了性疾病的传播,而且即便艾滋病解决了,还会有新病毒出现,因为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有天敌,人类也是生物。但是西门庆的死法比较特别,他是在过量饮酒,服食过量之后,“jing液射尽,继之以血”,这有些夸大其词,不过“小说家语,假语村言”,大家不用过于较真儿,而是探求一下这里的寓意即可。但是在疾病种类中,确实有血精一说,当然能不能像西门庆这样,问过医学专业人士,未得肯定答案,尚需读者朋友帮助。

    之所以要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东吴弄珠客说“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就是说,他所理解的兰陵笑笑生,创作目的应是“讽谏劝世”、“以人为镜”,绝对不是“宣淫导恶”、“为虎作伥”。尽管在原文中,多次出现对性爱的赞美之词,使人对作者的性观念产生扑朔迷离之感,不过这样仍不会抹煞他的批判意识。

    笔者以前分析,如果作者只是为了宣传淫行,他只要出个精华本即可,三五万字即可搞定,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况且把人物的命运、性格交代得清清楚楚,尽管有的处理失于牵强附会,然而无伤大雅。

    就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西门庆之死是符合生理规律和生活逻辑的,其人生轨迹可以充当成人生教科书中的反面典型,如果风流典雅的阅书诸君非要崇拜他,以之为正面楷模,那就纯粹是您的私生活,任何人也无权、无暇干涉。

    就是说,尽管处理西门庆的结局,有戏剧化的嫌疑,不过作者对他的处理结果还是可以接受读者质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