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起复杂的案件,所以才会连审三天,本审判长也累得快吐血了,不过,为了让关心此案的朋友尽早知道审判结果,鄙人加班加点地工作,很快就有一个了断。
接续上文,还是要分析一下余下的矛盾各方。
六、潘金莲与宋惠莲之间的矛盾。
1、二人具有同一性。
(1)名字:宋惠莲原名宋金莲,在进入西门府之后,因为和潘金莲重名,为了避免混淆,才把她的名字改成宋惠莲。作者有意设计一个人物和潘金莲比较,就连名字都相同,这样的两个人不是志同道合,就是势同水火。
(2)出身:都是贫家女儿,出自社会底层。宋惠莲是棺材铺老板宋仁的女儿,而潘金莲的父亲潘裁缝,也是一个难以糊口的小手艺人。
(3)经历:宋惠莲被卖到蔡通判家,后来因为坏了事,被赶了出来,嫁给蒋聪为妻。根据潘金莲的说法是“和大婆养汉坏了事”,未知真假;而潘金莲先是被卖到了王招宣府上,在那里她受到了文艺熏陶,同时也沾染了之风。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她妈作为人贩子,二次转卖,以三十两的价格卖给了张大户,在这里,潘金莲的人生观发生了严重扭曲,因为她成为张大户的禁脔。女主人知道后,对她百般苦打,张大户一怒之下,倒赔嫁妆,把她嫁给武大郎,谁知也就是设立一个外宅而已,武大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件事对她的刺激更大。
(4)本领:宋惠莲以一双小脚打天下,荡秋千时技压群雌,厨艺精湛,能用一根柴禾烧烂猪头(这门本事确实了不起)。而潘金莲能够读书写字(这在女性基本都是文盲的时代,挺难得,她的“足智多谋”,或者称之为小聪明也可,击败了宋惠莲。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一斑。),休闲文艺样样在行,品竹弹丝件件精通,尤其弹一手好琵琶,所谓是“弹唱姐儿出身”。
(5)性格:宋惠莲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潘金莲百伶百俐,善于举一反三,尤其在性文化领域悟性惊人,后期变得阴狠歹毒,不择手段。
(6)长相:宋惠莲“生的白净,身子儿不肥不瘦,模样儿不短不长,比金莲脚还小些儿”;潘金莲在月娘眼里是“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论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语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
(7)江湖地位:宋惠莲号称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风的领袖”,汉子有一拿小米儿数。而金莲自称“我是个不带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武松出差前叮嘱嫂子“篱牢犬不入”,金莲恼羞成怒之后进行的宣誓。)。而在王婆嘴里她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确实如此,潘金莲和死神关系密切。就这样,一个是风月场的女领袖,一个是欢乐谷的大姐大,二人势均力敌,不过潘金莲生活阅历丰富,战略战术修养要略胜一筹。
(8)总结:二人的出身、经历、性格、长相都惊人地相似。不过,相比较而然,潘金莲的堕落更值得同情,因为武大确实太过窝囊。比如西门庆在向王婆询问金莲的丈夫姓甚名谁时,王婆说是卖熟食的,这时西门庆提到“徐三、李三、刘小二”这几个人名,可王婆说要真是这几个还算是一对儿。由此推断,这三人的标准已经够低了,谁知她被嫁给了武大。凡事就怕比较,潘金莲的命运确实够惨,心生抱怨尚可原谅,后来她一遇到语言甜净、高大魁梧、风流博浪的西门庆,难免“金莲心爱西门庆,春心不自由”了。以貌取人可以理解,她从此在西门庆死乞白赖的挑逗下半推半尚在情理之中。如果要是有一个强壮的男人充份满足她的性欲的话,她极有可能成为贤妻良母。因为从后来的种种表现来看,她对财物不是特别挂心,不应该像惠莲被一匹蓝缎子就击打得体无完肤,但如果说争取财物能够让她争口气的话,自当别论。
武大确实拿不出手,潘金莲这才抱怨“他本是块顽石,有甚福抱着我羊脂玉体!好似粪土上长出灵芝。奈何,随他怎样,到底奴心不美。”因此说她的红杏出墙情有可原。然而宋惠莲的两任丈夫蒋聪、来旺儿最起码要比李三、徐三、刘小二要强吧,一个是厨师,一个是大户人家的家人,前一个工作稳定,后一个见多识广,虽然没有描述他们的相貌,不过应该差不到哪里。要说潘金莲的堕落还有迫不得已的因素,那么宋惠莲的情况该作何解释呢?我想,不管是和蒋聪,还是和来旺儿过日子,可能清贫,但过日子应该没问题,她选择了这样一条路能怨到谁呢?如果说来旺儿或者西门庆倚势强暴,自当别论,那么她就是当之无愧的受害者,除了给予同情之外,没有其他想法,可她不是主动勾引,就是半推半就,又能怨得了谁呢?我说过,放荡一些不是大错,只不过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而已,如果怨天尤人,就显得无耻至极了。
2、二人之间的斗争性
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不能和平相处,就必然要乱世为王,掀起无数波澜,因为她们都没有基本的宽容、同情和退让之心,针尖对麦芒,必定要以一方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关于这两人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