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回(上)潘金莲激打孙雪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回的前半部故事叫狐假虎威。

    体现在一个关键字上:

    打。

    激打。

    打谁?打孙雪娥。

    孙雪娥是谁?是老四。

    谁使用的激将法?是潘金莲。

    潘金莲是谁?是老五。

    老五敢于挑战老四吗?敢。

    为什么呢?老四是个“没有时运的人”。

    她是死去的陈姓娘子的陪嫁丫环,可是陈姓娘子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是吴月娘当家。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人性总是欺善怕恶,总爱挑软柿子捏。

    人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说新官上任伊始总要有一点万象更新的气势。同样的道理,一个恶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要敲山震虎,以便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篇文章是两个动物的故事:狐狸叫潘金莲,老虎叫西门庆。

    不过狐狸毕竟不是老虎,这二者的同盟一旦遭到破坏,狐狸还是会得到惨痛的教训。

    家庭是民主和法制兼顾不到的地方。

    是无法用规章制度制约的地方。

    是“个人独裁”最容易泛滥成灾的地方。

    是最容易受情感纠缠的地方。

    是最容易公私不分的地方。

    是最容易产生身体暴力和言语暴力的地方。

    是最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和意气用事的地方,任何一个家庭都可能如此,尤其是在“封建家长制”肆无忌惮的封建大家庭里。

    一个任意胡为的封建家长和奉行卑劣的、欺软怕硬的男权主义者,要比受到正统的祖宗礼法、庞大的官僚集团所制约的封建皇帝犯错的几率更大。

    一个不受制约的井底之蛙和蝼蚁之雄,更加骄横。

    这是我们看此书最现实的地方,我们身为父母、身为人子者,不能不拿出十分的精力来注目此种关节。

    关注如何避免偏听偏信、意气用事的主观主义。

    没有家庭的民主就没有社会的民主。

    这有点像道德说教,其实绝对不是。我强迫大家相信,就说明我犯了主观主义,朋友们,见仁见智吧,做出您自己的判断。不管怎样,大家可能还是会烦,还是让主角粉墨登场吧。

    潘金莲性格多疑,专门听篱察壁,刺探别人隐私,又因为她是西门庆不惜血本,不惜杀鸡取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来的,难免娇惯她一些,人总是这样,喜欢得寸进尺,给了三分颜色就想开染房,她这种性格的人更易恃宠生骄,拿腔拿调,颠倒黑白,把整个大宅院闹得鸡犬不宁,而春梅同样不是盏省油的灯。

    有一天,因为鸡零狗碎的小事,潘金莲骂了春梅几句。人一受点委屈,总是怕全世界不知道,如果不能发泄出来,就要找到出气筒,像春梅这样心高气傲的,更是受不了。她带着满肚怨气,来到厨房,拍桌子捶凳子,一副闹心撒气的模样。老四孙雪娥负责全家的饮食,也是厨房的大总管,她看春梅这个样子,就带点玩笑地逗她道:“怪行货子!要是想汉子了,到别的地方想去,怎么在这里耍横?”春梅心情正不好呢,听了这话,如同火上浇油,登时暴跳起来,说道:“你说谁是胡乱纠缠汉子的?”雪娥见她心气儿不顺,就没有接这个话茬儿,假装没听见。可是春梅使性子,径直出来,回到了潘金莲房中,一五一十,不仅仅是一五一十,更是添油加醋,向潘金莲挑拨道:孙雪娥不但说自己纠缠汉子,还说这是潘金莲的主意,叫西门庆收用自己,完后两个人好一个鼻孔出气,共同哄汉子开心。潘金莲听后怀恨在心。

    当天早晨,吴月娘要去送殡,作为小妾的潘金莲就要送吴月娘出门,这也是当时的家法,因为起来早些,她感觉很困,就睡了一觉,然后来到亭子上休闲。没过一会儿,孟玉楼也过来了,笑嘻嘻地问她怎么闷不做声,她说起得早,太累了,然后问孟是从哪儿过来的,孟说从厨房过来的,潘金莲问她孙雪娥和她说什么没有,她说孙什么也没说。潘金莲心中怀恨,但是没有和孟玉楼提及此事。

    两个人做了一些针线活儿,感觉还是烦闷,就摆上棋盘下棋,忽然花园门卫琴童进来说:“爹来了。”西门庆随后就进来了,看见两个妇人虽然都是家常打扮,但粉妆玉琢,十分可爱,不禁满脸堆笑,戏道:“你们俩儿好像一对粉头(一是指性工作者,二是指不正经的女人。这里应该是指前者。由此我们可以听到一件奇闻,丈夫把妻子视为性工作者,而潘金莲也对得起他,一直把他视为嫖客。半斤八两。),也值百、八十两银子。”潘金莲说:“我们倒不是粉头,你家正经有个粉头在后面哪(潘金莲在嘴上是寸步不让,包括对待西门庆这个说一不二的封建家长,她的即兴发言往往给本书增色不少。我们再品味一下这个对话,西门庆把潘、孟二人比做粉头,而潘金莲所说的真正粉头应该是指老二李娇儿,大家想想这个西门府到底像什么?之所以这本书被称为不朽名著,就是有无穷细节值得人回味品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出此书的价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