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回 第一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楼杀死,大快人心。《金瓶梅》作者借用了水浒故事,他要用宋朝社会影射明朝末期,他就进行了改动,没有让西门庆就此死去,而是让他又苟延残喘了几年。

    那如何安排武松的命运呢?他让武松还是打死了人,打死了衙门中一个与西门庆狼狈为奸的小官李外传。西门庆死里逃生,勾结官府,把武松刺配到河南的孟县,当时的孟州,而且潘金莲也早在武松返回之前就嫁给了西门庆。《金瓶梅》的主要故事就是发生在武松服刑期间。作者交替运用漫画式描写和写实笔法,把西门庆如何欺行霸市,如何买官贿赂,如何贪赃枉法,如何寻欢作乐,如何奸占妇女,最后如何纵欲身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并且以他为核心,描写了人世间一切丑陋的情感和社会的黑暗。西门庆最后是家破人亡、风流消散,其他人也都为自己的放纵和贪婪付清了账单。在这个色彩斑斓、变幻莫测而又无比真实的世界里,一切的丑恶都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而且即使在几百年之后,我们重新审视,也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好像它从来没有被消灭,也根本不会消亡似的。

    在第七十九回时,西门庆纵欲而死。没过多久,潘金莲与西门庆女婿陈敬济(“词话本”上是陈经济)的奸情东窗事发,被大老婆吴月娘发卖,发卖的地点就在王婆家里,老婆子贪心不足,非要一百两的赎身钱。陈敬济色欲熏心,哪管什么人间伦常,为了凑够一百两买回小岳母,只好长途跋涉去东京,在此期间,太岁武松回来了,杀死潘金莲,让潘金莲、王婆、陈敬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样又接回到《水浒传》故事,但也有不同之处。此时的武松可不是那个威风凛凛、不食人间烟火的武松了,而是一个必须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的人世间武松了,他为了骗取王婆信任,说要拿出一百两银子为嫂子赎身并且迎娶她。等把两个笨鳖骗到武大郎家中后,凶相毕露,杀死二人,这才上水泊梁山落草,此时是本书的八十七回。这样来写,肯定是有损于作为反抗英雄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要注意两书的区别。

    这样的女一号的命运至此结束,而女二号李瓶儿早在六十二回就已经归西了,女三号庞春梅的人生轨迹一直延伸到大结局第一百回,因为三个主角中各带一个“金”、“瓶”、“梅”字,此书遂称为《金瓶梅》。它与《红楼梦》一样都是以女人为主角的,但是她们的品性和思想境界天差地远,只是结局都相同——无不以悲惨而终。先做简要介绍,后文详述。

    最丑恶的东西——对那些云游过四方的人而言,他们未曾见过比“人”更丑恶的东西了。深入思考《金瓶梅》里所描写的社会与人,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尼采这句话。《金瓶梅》中刻画的人物会使我们认识到人的丑恶面和动物性,这是经济社会中现实的人,同时也是冷酷、残忍和阴暗的。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中的人物没有真正的情感,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他们都是精通生意经的商人,他们不是经营有形商品的,那种商业没有技术含量,他们手腕灵活,把自己的肉体、尊严、人格和灵魂等一切能够拿来交换的都拿出来交换,彼此甘之如饴、心照不宣,他们都是物欲的奴隶。而西门庆是所有人中集邪恶品质之大成的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

    笔者戏作一联,对西门庆做个概括:吃喝嫖赌,奸巧毒诈,他西门庆样样占尽,纯粹衣冠禽兽;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这大官人全然无缘,真个斯文扫地。

    我们就是要研究这样一个人物,一个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复杂脸孔的反面人物。曾经有个颇有些正义感的朋友不屑于研究此等人物,但是我们必须用理智战胜情感,必须抑制住恶心感,去细细研究他,因为他是一定程度的“客观存在”,在西门庆出现之前之后,曾经有一些西门庆的影子飘荡在世间,四处作恶。实在有认清其嘴脸的必要。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回光返照之时,正是因为其极端反动和日趋没落,所以它更加丧心病狂和歇斯底里,无休止的文字狱和高度精神压制就是明证。人们生活在此种威权之下,要么通过父荫子袭,要么通过科举考试,要么通过投机钻营,才能上升为统治阶级,转过头来就残酷地镇压百姓。而胸怀大志且怀才不遇的人,要么就是揭竿起义,要么就是消极避世,要么就是秘密战斗,来对现实进行抗争。自古以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为他们奉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信条,但是他们也有力量,就是手中的一支笔。用笔同样可以战斗。从《金瓶梅》整体的思想意识来看,作者对社会上的黑暗现实还是持严厉批判态度的,只不过他采用实事求是的笔法,而没有加入太多的道德批判来创作,所以造成了很大的误解,以为他这是对丑恶的纵容。朋友们,如果要是选择道德说教的内容,那么中国社会的道德教材比比皆是,正是因为这种道德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才会催生出《金瓶梅》来。

    笔者以为,作者也是在战斗,不过我称之为秘密的隐蔽战线战斗,也就是“第二条战线”。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讲究斗争策略的,因为如果贸然行事,作品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