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混在明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人物,此并不足为奇!”

    王锐点了点头,没再追问什么,心想5o万赈灾银两竟然被劫,押送银两的官军全军覆没,这也算是惊天的大案了。看来自己就是操劳的命,此番的游山玩水美梦就此破灭。如若不能将这伙强人一网打尽,赈灾银两尽数追回的话,这一回自己这钦差大臣的脸可就算是丢尽了!

    他略一犹豫,一面让人将马士峰带下去休息,一面命令先以最快地度赶到商河县城再说……

    商河县令昨日接到地消息还是钦差大人刚刚到了沧州。待听到威国公眼下竟已经到达县城之外时。自是忍不住大惊失色,立刻慌慌张张迎了出来。

    王锐也不客气,见面地第一句话句劈头盖脸地问他是否已知道锐锋营全军覆没,5o万赈灾银两全部被劫的事情。

    商河县令也像听到晴天霹雳一样,险些直接被震晕过去。*****他吓得浑身都木了,心知在自己地治下竟出了此等惊天大案。治境不严的罪名肯定是跑不了了,恐怕只丢官都已是最好的结局。

    一想到自己地前程就此断送,他沮丧得如丧考妣一般,连王锐的话都忘了回答。

    王锐见他不先想怎么样才能将赈灾银两追回来,而是先考虑自己的前途。忍不住心生鄙视。当下冷笑一声,一面命他派人迅用6oo里加急将消息立刻分别报与京师和济南府。然后再考虑将功补过追回银两的事情。

    他特意问起了刘大疤的情况,商河县令郑仕言见王锐似乎是要管此事,顿时重新振奋起了精神,心想威国公乃当世第一名将,连建虏都远非其敌手,又何况区区一伙强贼?如果自己能在追回银两地事情上立一大功,他老人家一高兴之下向皇上美言几句,自己的前程没准就保住了。

    想到这里,郑仕言立刻打叠精神。将其所知道地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这刘大疤就是商河县沙河镇的人,本名叫做刘天雄,因为好勇斗狠,一次与人争斗时脸上被砍了一刀,伤好后留下了一道大疤,所以才得了这么一个绰号。待后来这绰号越叫越响,人们连他的本名都几乎忘了。

    刘大疤自幼就喜欢舞枪弄棒,12岁的时候就一个人离家跑了出去,待1o年后回来时已经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他为人豪侠仗义。喜欢打抱不平。时间一久,在商河县方圆百里之内渐渐闯下了不小的名声。光是徒弟就收了不知多少。

    前年黄河大灾,山东照例是遭殃。可恨米商却趁机囤米涨价谋取暴利,米价竟暴涨了2o倍,直接导致了饥民遍地饿殍千里。

    朝廷那时候被辽东的连年战祸所拖累,国力空虚,根本无力平抑米价。而官府受了米商的贿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令得其愈加猖獗。

    恰在此时,又生了一件令人指的事情。一个妇人带同两个饿极了的儿子到一位米商地家里去买米,但是她却只有可怜的几文钱而已。*****那米商轻蔑地将她连人带钱全扔了出来,待妇人苦苦哀求时,却又放出了恶狗伤人,可怜的母子三人竟全部被狗撕成了碎片。

    这一下可引起了公愤,刘大疤登高一呼,率领数千暴怒的灾民将那米商的家夷为平地,其一家老小尽数被打死,粮食也被抢了个精光。

    愤怒的灾民仍未解气,又将目标瞄准了另外三个米商。这种怒火一旦燃起就很容易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于是数千暴民紧接着又将其余三位米商洗劫一空,这算是稍解了心中之恨。

    出了这样的大事,官府自然要派兵弹压。刘大疤也知道自己这一次的祸闯大了,当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率领一伙暴民躲入白沙荡中落草为寇,成为了山东境内众多强贼中的一支。

    这两年来刘大疤劫富济贫,在这一带地声名越来越响,几可止小儿夜啼。官府也派兵清剿了几次,但都因为白沙荡地水道复杂易守难攻最终无功而返,只能不了了之。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怕咬,眼下匪患遍地剿不胜剿,也不多他刘大疤一个。可不成想就是这个刘大疤,今日竟做下了劫掠赈灾银两的惊天大案!

    听郑仕言说罢,王锐点了点头,心说眼下天色已晚,还是先安顿下来,今晚要仔细想一想这些情报,整理出个头绪。待明日赶到济南府去。与山东巡抚任时庵见了面再商议对策不迟。

    他将打算对郑仕言一说。郑仕言一迭声地应是,立刻张罗着将钦差使团安顿下来。

    在得知威国公有可能经过自己地地盘后,各地方官员都是早早做好了接待安排,郑仕言自然也不例外。

    商河是个小县城,没法与那些大州府相比。郑仕言嫌自己的县衙太寒酸,于是就动了“群众”。结果县中的富何老爷为了巴结威国公与县太爷。主动借出了自己的豪宅当作钦差大人的行辕。

    本来作为报答地条件之一,这何老爷得到了一次能与威国公同席共进晚餐地机会。^^^^对于他这种乡下土财主来说,那可称得上是光宗耀祖的事了。只可惜出了这种惊天大案,眼下王锐哪里还有心思参加郑仕言准备的招待盛宴?自是一切从简,对此何老爷也惟有自叹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