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七年,是一个多事之年,从去年准噶尔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囚康熙所立□造反,到今年的朝廷兵败,再到十月,皇上指令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再加上康熙近几年来对他的倚重和宠爱,让他领军剿贼,有意让他军前立威,使得胤祯在朝中的威望高涨。
胤禛看着朝中的局势,暗自留意,如今他手中的唯一一张王牌,也就是他的仆从――年氏一门,此时,年遐龄次子年羹尧正是四川巡抚,当准喀尔部偷袭西藏时,在没有朝庭的任何旨意下,出兵援助西藏,处理问题的果断受到康熙的器重,进而在封胤祯为大将军王的同时,任命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不久又任命年羹尧为定西将军,协助十四阿哥胤祯驱逐占领拉萨的准噶尔军队。
胤禛与邬思道分析了朝中局势后,心中有了计较,定好计划后,送走了邬思道。又回身坐在书房中,打开了熹微送给他的那方素白绣着几株兰草的帕子,想着那句“同居而离心,折磨以终老”,暗自苦笑,如今,就是想两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也是不可能了,更何况,她是那样地误会他,一腔柔情,全给了她,却还是不够,她要的,也实在是现在的他给不起的。
“折磨以终老?”难道她都忘了以前的种种了,突然间,又有丝恨意,他是那么在意,凭什么她都忘了?忽然间觉得后院就如朝堂,他真的很想确定,熹微的底线在哪里?而是如她所说的真的不介意了?如果她真的不再介意,对他已没有一丝情意,那么,尽管痛苦,他也会让她如愿,放手,“各过各的日子”。
不久,弘昼母子在胤禛的授意下住进了圆明园,耿梅蕊住进了离桃花坞(即桃花岛,此时已被更名桃花坞,袭用唐伯虎的故居名,桃花坞中的书房名为“乐善堂”)不远的杏花馆,弘昼和弘历则是同时师从于翰林福敏,熹微得知后,并没有一丝快,她的心,龟缩在厚厚的壳里,对外界的事情不闻不问。
寒冬来临的时候,篷岛瑶台这座孤岛显得既冷,又不方便,尤其是湖面开始结冰的时候。随着第一场雪的降临,胤禛冒着雪花走进内室,熹微正在坑桌上的小炭炉里,围炉煮茶,看着她用着他专程让人从广东那边购回的紫砂功夫茶具,专注小心地泡着他让人从福建安溪带回来的铁观音,觉得她如今越发的出尘了,虽不礼佛,抄各种佛经的手稿,堆满了两三个书架了。
静静地走到坑上坐好,伸手取了一小杯泡好的茶,抿了一口,入口清香,口感极佳,熹微抬头看了眼他,说道:“爷来了?”
“嗯。”胤禛有点好笑又有点好气,人都在面前了,还用疑问句?
看到他的鬓角沾着些细碎的雪花,伸手拂去,问道:“下雪了?”
“嗯,今冬的第一场雪,前些日子,我没来,这大冬天的,你怎么还在岛上?”她那细微而又习惯性的动作,让他觉得分外温暖。
“我是不知道要搬到哪去,所以才在这里窝着。”熹微语气平淡地说道,仿佛就是说今天天气真好一样,丝毫没有什么不满他将她原来的住处做了弘历、弘昼书房的事。
胤禛无奈地看着她,想气气她,却总是气到自己,她倒是不为所动,什么时候都是随遇而安,而他,不仅要操心朝中之事,平衡府中众女人的背后势力,还要时时想着她,就连她的日常饮食,都有她的新丫头小荷事事禀报。现在的他更想知道的是,她的心到哪去了?
看着仍在悠闲喝茶的她,只好开口说道:“明天,我和你去园子里走走,喜欢哪处,就让人去收拾,岛上寒气重,早点搬走吧。”
“好。”仍是平淡的口吻,丝毫没有因他陪她赏今冬的第一场雪而有所不同。
第二日一大早,胤禛和熹微来到岸边,往花园中走时,熹微停住脚问道:“要不要叫上梅蕊姐姐?”
胤禛一听这话,心是一抽一抽的,这女人,以前是心思细腻,看不得他和别人在一起,如今,他好不容易找了点空闲,想和她一起重温逝去的那段温馨的岁月,她倒好,还想叫上别人同行,看来,这场情爱,他是输得彻底。转过身,看着她平静的脸,心中失望,挫败感涌上心头,闷声闷气地说:“你自己看吧,想叫谁就叫谁,我还有点事没处理,就先走了。”
熹微看着他的背影,哑然一笑,谁说只有女人善变?这男人变起来也够快的。摇摇头,小声地嘀咕:“正主都走了,找谁看雪景都不合适。”就带着绿珠、小荷随意走着。
行至园中西北角,看到一处不大比较简陋的小四合院,名为梨院,位置很偏僻,也很幽静,熹微一看就喜欢,淡笑着说道:“就把这院子略收拾一下吧,我以后就住这里了。”
绿珠皱眉劝说道:“主子,还是换个地方吧,再说这里这么小,小阿哥住哪呢?”
“这人呐,能放得下床,就能住得下人,哪要那么宽的地方,不过是摆些用不着的古董、花瓶之类的摆设,以后就不要摆了,让弘历跟着我朴素点也好。”
抬头看去,梨院的四周种了几十株高大的梨树,到了花期,应该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