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篇 惊涛巨浪 第八章 果断行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己的利益,在这个利益交汇点上打了一长大规模地区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但是并没有因此引发超级大国之间的世界大战!而海洋战场上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超级大国之间的海军舰队大打一场的话,毫无疑问的,这就将是世界大战的开始!

    这次世界大战确实也就是这么打起来的,中美之间的第一轮交手就是第一次中途岛战役,虽然这场战役并没有分出胜负来,中美两败俱伤,但是结果却是很明显的,从这里开始,双方踏入了世界大战的门槛,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也是最为惨烈的战争从这里打响了!而在此之前,中美双方其实都没有进行大规模海战的足够经验。虽然中国借助三次对日战争,与日本在西太平洋上打了数次大规模的海上战役,但是那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同样的,日本缺乏足够的底气,根本就不是中国的对手,日本本身并不能代表美国!

    从战争爆发开始,双方海军都在迅速的适应着新的战争环境,并且迅速的调整着自己的战术。其实,在战争的前两年,双方海军都在学习并且总结战场经验。这是最为关键的两年,至少对双方海军舰队来说是这样的。谁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海战战术,并且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海上战斗方法,那么谁就将主宰世界的海洋!毫无疑问的,在这场赛跑中,中国海军走到了前列,正因为有了莫(校旱网,手机站wap更新最快)怀聪的存在,中国海军(准确的说,应该是太平洋舰队)迅速的在战场上总结出了新的战术,并且完成了自身的改革与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海军就一直在战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总结下来,大规模海战的重点只有一条,即主动进攻,或者说是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莫怀聪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的突出,从他指挥的数场海战来看,他从来就没有丧失过主动权,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仍然会紧紧的抓住主动权,并且将手里的主动权转化为战场上的灵活性,最终战胜对手,获得海战的胜利!

    也就是从第二次中途岛海战开始,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就将这种夺取主动权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当时,中美双方投入的兵力是几乎相当的,而且美国还借防御之利可以依靠强大的岸基航空兵。但是,最终中国海军却获得了胜利,原因只有一点,从一开始,中国海军就掌握了主动权,将进攻一方的优势发挥到了极限,主动寻找或者是制造战机,在抓住了对手的弱点之中发动致命一击,以此奠定战场上的胜利基础!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海军也出了不少优秀的将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吉纳,但是这些美国海军将领都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在适应了防御作战之后,都缺乏掌握主动权的能力。吉纳也毫不例外,虽然他这次大战中为美国海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毫无疑问的,吉纳本人并不擅长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而更擅长在被动的环境下进行抵抗,而不是主动获取胜利!

    如果吉纳遇到的是别的中国海军将领的话,也许他会取得成功,但是他的死对头是莫怀聪,中国海军最杰出,而且也是最擅长进攻的将领,自然,就讨不到一点好处了!归根结底,吉纳,甚至是整个美国海军的失败,都是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主动权,如果撇开这一点的话,美国海军的表现其实还是很优秀的!

    当然,前面所说的都是海洋战斗战略,至少是战役层次上的兵法问题,而在实际的作战行动中,中国海军也总结出了很多经验!

    在对日作战中,因为受到了当时技术的限制,所以海战战术本身也受到了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中国海军将领都发现,以往的很多战术其实已经不管用了!比如,直接针对对方核心战舰发动的攻击,因为受到了舰队防空力量本身的限制,已经失去了作用,根本就不可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之中,中国海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并且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正因为这么一点小小战术上没有进行改变,在攻击的时候几乎都是直接针对对方的主力战舰而去的,所以在战斗开始之后,就损失了大量的攻击力量,最终却没有借助优势力量获得海战的胜利!同样的,美国海军也是针对中国舰队的主力战舰发动打击的,但是结果也一样,虽然他们完成了防御任务,但是本身攻击力量的严重消耗,让美国海军舰队失去了趁胜追击的机会!

    从第二次中途岛海战开始,莫怀聪就根据以往数次海战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攻击方式。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也是在很多攻击部队指挥官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工作的。而这种新的攻击战术就是,在打击对方核心战舰之前,必须要削弱其相关方面的防御能力。比如,进行空中打击的时候,就必须要先针对对方的防空巡洋舰进行攻击,只有在将其舰队防空力量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打击对方的核心战舰。如果是用潜艇进行攻击的话,则必须要先集中力量打击对方的反潜驱逐舰,最终让对方舰队失去反潜防御屏障!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攻击手段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而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以空中打击为主,所以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