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篇 鏖战欧陆 第二十一章 诱饵和鱼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是因为这两国军队的战斗力非常低劣,所以魏明涛根本就不敢对他们抱有太大的希望,自然也就只能让他们做一写零碎的工作了!

    两人都看着地图,而负责控制战术地图的参谋也在忙碌着,把新到达的消息显示在地图上。因为这是战区司令部,所以魏明涛他们眼前的这副地图显示了整个德国东部战区的情况。虽然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必须要从另外的电子地图上去了解,但是至少,他们现在能够从这个战区地图上了解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

    两人几乎同时想到一个解决办法,魏明涛先开口:“老甘,我们的目光是不是太狭窄了一点?”

    “你是说,我们应该把手脚再放宽一点?”

    “对,即使有点冒险,但是也不能太保守了吧?”魏明涛笑了起来。

    甘明强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说到:“对,可以这么考虑,但是我们不要拿自己的人去冒险!”

    “老甘,我们的意见是难得一致啊,就算我想那么做,也没有那个力量啊!”魏明涛点上了烟,“帮我通知波兰与罗马尼亚方面,让他们新增援的部队在科斯琴集结,等待我的命令行动!”

    对于魏明涛的指挥,虽然很多波罗将领都不太甘心,毕竟他们自认为自己也是上将,为什么就要听别的国家的上将指挥呢?但是,在政府的压力下,他们还是得服从魏明涛的命令#葫以,当至少20万波兰与罗马尼亚的军队集结在科斯琴的时候,魏明涛心里也有了底,出了38军与39军继续在南面的战场上打击德军之外,他准备让这20万波罗军队去冒次险,不管成败与否,他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于波罗两国军队来讲,前几天在吕德斯多夫的战斗也让他们信心大涨。以往,这两国军队都认为自己不是德军的对手,更不是美军的对手。在欧洲内战期间,波兰就一度沦陷,被当时的联合政府军,也就是德军的前身打得狼狈不堪,而罗马尼亚军队在东线战场上也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而经过了俄罗斯的侵略,这两个国家更加的虚弱了。但是,在吕德斯多夫战斗之后,特别是波兰军队已经恢复了信心,他们是这场战斗的主角,他们不仅仅在这里击溃了20万德军,而且还顺带着歼灭了一个美军师。即使,这只是一支二流美军部队,而且在针对该师的战斗中,波兰军队的伤亡更大,甚至可以说是用人员牺牲积累出来的胜利,但是毫无疑问的,波兰军队士气高涨,信心大增。

    这对魏明涛来讲是件好事,所以当他让波兰与罗马尼亚军队向北迂回,直奔柏林东北面的埃伯斯瓦尔德-菲勒而去的时候,波兰与罗马尼亚军队的行动非常的迅速。虽然这里驻扎有至少15万德军,但是这两国的军人依然相信,他们有能力获得胜利,而且胜利就在眼前!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前苏联军事家就提出了大战略纵深迂回理论,首次将战役的范围扩大到了战略的高度上来,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史中,战略与战役之间的分别是很明显的!即使是拿破伦这种将装甲部队出现之前的战术发挥到极限的军事家,都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大战略纵深迂回行动。即使,在战场上,拿破伦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滑铁卢等几次战役的失败,如果手是拿破伦的错,还不如说是当时法国的疲软所造成的),但是他也最多只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过战役级别的迂回,并且以此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往往在总体兵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而取得巨大的胜利(当然,这也与拿破伦开创般的集中使用炮兵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何战术上的变革,都离不开技术上的进步。在装甲部队没有出现之前,大战略纵深迂回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坦克出现之前,阵地战一直是最主要的战斗方式。在富勒的《战争概论》中,甚至认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可以在防御中对付十几倍于自己的进攻者。当然,这只是纯理论上的东西,是通过简单的数字计算得出的结果,而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战争不是靠计算分出胜负的。但是,二战之前的战争确实是以阵地战为主,而这又是无谓的消耗战,对改变战略平衡起到的作用相当的缓慢,而且残酷!

    正是随着坦克的出现,快速突击有了可能,而且在防御战中,步兵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这就有了后面的装甲战理论,也就有了纳粹德军的闪击战。当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装甲部队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快速的成长了起来,而新的战术也层出不穷。最有代表性的是大量轻型部队的出现,为进攻一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装备了轻型装甲战车的空中突击部队的出现,就让进攻一方可以在更宽的正面,更大的纵深范围之内选择打击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把力量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战术上的变化很大,但是战略上的变化却并不那么明显。毕竟,战略理论阐述的是战争的本质,而战术只是实现战略的手段。战争的本质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这就是战略理论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即使是到了22世纪,仍然是各国战略家的重要参考,也是解释战争本质的重要理论!因此,作为集合战略与战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