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在大气层内的作战能力很有限!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空军负责高度在25公里以下的防御任务,而空天战斗机的最低拦截高度一般都在80公里左右,那么这中间的空白谁来填补?
其实,中美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都在研制专门用于防空拦截的截击机,其作战范围就是从20公里的高空到80公里的近地轨道,以填补国土防空的空缺!但是,因为当时关于截击机到底是属于空军指挥,还是天军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两国的重点都没有放在这上面,所以经费严重欠缺,最终,很多优秀的截击机其实只完成了设计工作,就被放到了一边去了!
战争残酷的事实证明,战略轰炸机在利用这一防空漏洞的时候,防御一方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拦截,那么战争的需要就让截击机有了用武的地方。而后来,随着双方大量部署防空截击机,所以战略轰炸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美国很早就停止了对中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一是轰炸效果不好,二是轰炸机的损失太大,难以承受。而中国对美国本土的轰炸也基本上陷入了瘫痪状态。但是,截击机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属于战略防御的装备,一般都部署在本土,以及一些临近本土的军事基地上,并没有在海外军事基地上大规模部署。一是在前线部署截击机的难度不小,还要限制其他作战飞机的部署能力,二是在战术级别的战斗中,战略轰炸机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很多远程轰炸机就能够担负起战略轰炸机的任务了,而这是空军战斗机可以对付的目标,所以并不需要专用的防空截击机来赶这个热闹!
这次,中国空军首次大规模动用战略轰炸机对岛屿类目标进行轰炸,也是在吸取了前一阶段作战的经验。在南太平洋群岛的进攻战斗中,战略轰炸机使用的频率虽然不高,但是效果却很好。比如,在塔瓦拉岛的登陆作战中,战略轰炸机出动的架次只占到了总架次的1%,投弹量为空军总投弹量的8%,但是却摧毁了美军在塔瓦拉岛上80%的重要目标,包括防空司令部,数个远程防空导弹阵地,指挥中心等等极难以攻击的目标!而在塔希提岛的战役中,战略轰炸机的使用增加了不少,投下的炸弹占到了总投弹量的21%,而打击目标也从战役级别扩大到了战术级别!
可以说,中国空军已经发现了战略轰炸机这种高价值,高能力的武器系统在战术级别的行动中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巨大威力。虽然,战略轰炸机所承担的大部分任务都可以由远程轰炸机,甚至战术攻击机来承担,但是战略轰炸机却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比如,在对2500公里上的目标进行打击的时候,远程轰炸机最多只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巡逻2个小时,而战术攻击机则仅仅只能够在距离目标数百公里外发射导弹,然后立即返航。而战略轰炸机则可以在目标上空至少巡逻6个小时,如果能够解决飞行员的疲劳问题的话,那么连续巡逻10个小时都不成问题!比如,在塔瓦拉岛的战斗中,一架从关岛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就带着45吨精确制导炸弹,在目标区域上空巡逻了11个小时,并且在期间投下了32吨弹药,摧毁了数十个重要的目标,极为有力的支持了登陆部队的进攻行动!而这么高的战备率,可以极大的减轻空军基地承受的压力,将基地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战场的控制,对前线地面部队的支援,减少对后勤需要的压力!
反正,在经过了南太平洋群岛进攻作战行动之后,中国空军就立即做出了调整,基本上停止了对美国本土的轰炸,将上千架战略轰炸机转移到了战术级别的战斗中来,让其成为了轰炸的主要力量!
这一转变,立即就带来了巨大的效果,但是美国方面也迅速的做出了调整,原本部署在本土的防空截击机转移到了夏威夷群岛,让战略轰炸机与防空截击机这对冤家再次碰头了!
连续一周之内,轰炸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轰炸机的损失非常高。在第一周的轰炸中,轰炸机的损失率不到0.2‰,而在第二周的轰炸中,轰炸机的损失率就已经达到了1.5‰,整整提高了6.5倍!毫无疑问的,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继续进行轰炸的话,那么风险太大了,所以中国空军也立即改变了打击方式。
首先,增加了远程轰炸机的使用密度,并且利用战斗机为这些远程轰炸机护航,以避免遭到美军截击机的拦截。其次,就是向海军提出要求,希望海军派遣护航战斗机为战略轰炸机护航,同时让战略轰炸机的飞行高度降低,以能够得到战斗机的掩护!
这种改变很快就收到了效果。截击机虽然是非常称职的防空力量,但是其主要活动范围在25公里以上的超高空,而在低于这个高度的空域内,截击机糟糕的机动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是战斗机的对手。而战略轰炸机在大量使用了远程导弹等射程在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打击弹药之后,也可以避免进入美军战斗机的拦截范围,或者是在美军战斗机赶来之前,可以得到护航战斗机的掩护,解决了轰炸机在低高度上突防危险性大的问题。
轰炸仍然在持续,虽然美国方面想到了很多办法来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