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中,美国第3舰队被全歼,这对整个美国的士气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按照当时美国的战区划分,第3舰队是负责西南太平洋战区防御的,因此,第3舰队的损失,更是严重的影响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这一点,在前面已经做过了详细的介绍!
澳大利亚战役之后,美国发现他们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战力量严重不足,最为严峻的是,美国此时在西南太平洋上根本就没有一支象样的作战力量。而要防御新西兰,就离不开海军的支持,如果失去了舰队这个重要的屏障,那么仅仅依靠空军与陆军,是难以支撑起西南太平洋上的防御的。特别是,现在中美双方都失去了太空侦察能力,而且还在不断的摧毁对方新发射的卫星,而这就更加显出了海军内舰队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防御,美国紧急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了1/3的兵力,并且将新建成的数艘主力舰都集中到了一起,重新组建了太平洋第3舰队。这是一支拥有5艘航母,5艘战列舰的庞大舰队,其中3艘航母与3艘战列舰是直接从大西洋舰队抽调过来的,官兵的素质比较优秀,都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有一定的作战经验。而另外两支航母编队的官兵则是最近才结束培训的,其战斗能力还值得怀疑!
为了改善舰队参差不齐的现象,第3舰队在圣迭戈完成了组建之后,就前往珍珠港,与驻扎在当地的第5舰队进行了一个月的联合演练,同时美国也想以此来迷惑中国方面,让中国认为美国将在中太平洋上展开进攻,而迫使中国加强中途岛的防御,削弱中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
很显然,美国这一招确实起到了作用。原本部署在关岛,准备南下的第11舰队被迫转往了中途岛,以加强中途岛的防御,同时部署在琉球岛的第14舰队也被调往了关岛,错过了新西兰战役的前期战斗!这一来,中国在新西兰战役初期,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的海军兵力之有两个主力舰队,即第12与第13舰队,拥有的航母6艘,战列舰6艘。而从总体的作战能力上来看,这并不比美国新建的第3舰队强多少!
一个月的训练下来,第3舰队的大部分官兵都已经掌握了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战的技巧,但是担任第3舰队指挥官的罗纳德#8226;吉纳少将并不完全满意,最终他通过在白宫的关系,与第5舰队做了一笔交易,与第5舰队对换了两个航母战斗群的人员。同时,吉纳少将还将舰队的人员重新做了安排,让把新兵分散部署,让他们能够从老兵那迅速的学习到经验!经过吉纳少将的这么一番折腾,当第3舰队趁着夜色离开珍珠港,全速南下的时候,这已经是一支作战能力非常强大的舰队了,根本就不像一支才组建的舰队!
第3舰队离开珍珠港三天之后,一艘在莱恩群岛南部担任破交作战任务的中国潜艇才发现了这支规模庞大的美国舰队,并且尾随跟踪了8个小时,确认了舰队的规模。接着,这艘潜艇就把情报发送了回去。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对这封极为关键的电报却很不重视,认为这是美国人在耍鬼把戏,是故意要将舰队做出向南调遣的样子,好吸引中国的舰队离开中太平洋,以加强西南太平洋战区,从而为美国反攻中途岛创造机会。可以说,这个判断是极为错误的,而且引次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按照现在的推断,在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就算不动用部署在中途岛的第11舰队,而是把部署在关岛的第14舰队立即调往西南太平洋战区,那么中国就将集中十支航母编队,在这里迎战美国第3舰队,这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也就不会发生后面那么多的麻烦了。当然,如果能够及时的将第11舰队南调的话,那更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夹击美国第3舰队,登陆新西兰的战斗也就没有多少悬念了!
两天之后,另外一艘在新西兰北面550海里处进行巡逻的潜艇再次发现了这支美国舰队。这次,这名艇长耐心的跟在美国舰队后面,直到美国舰队进入了新西兰周围的反潜区域才放弃跟踪,同时,他利用当时正处于夜晚的便利,偷偷的拍摄了几张照片,然后发送了回去。这次,没人能够再否认这一情报的重要性了,美国第3舰队已经南下新西兰!
此时,太平洋战区司令官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计划中的登陆作战将在两天之后开始,大批部队已经开始在新喀里多利亚岛集结,一部分先头部队甚至已经上了船,将在今天晚上离开港口。而第12舰队正处于塔斯曼海的东南部,很容易与美国第3舰队遭遇,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第12舰队的处境相当的危险!
迫不得已之下,第13舰队提前出动,前往增援第12舰队,而第12舰队则北上,准备与第13舰队会合。另外,登陆舰队也提前了12小时出发,准备在美国第3舰队立足未稳之时发动登陆作战。可以说,这又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决定!
美国既然已经敢于把第3舰队派遣到新西兰,那么就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而第3舰队进入惠灵顿港也只是补充一点食物与淡水,4个小时之后就离开了惠灵顿港。这次,没有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