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篇 决战澳洲 第五章 绝地反击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附近的,另外澳大利亚国防军的主力部队的40%也部署在该地区。这并不能够说是美澳两国对中国的登陆意图判断不准确,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压力是最小的,海上后勤保障线的距离将缩短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另外在新几内亚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也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支援,而不是将压力全都放到海军的身上去。所以,在约克角登陆,中国需要做的准备最少,投入的力量也最少,而且更容易在澳大利亚建立起登陆场。而美国方面通过多次计算机的模拟演习也发现,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此,美澳联军将主力部队都部署到了约克角,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当中国军队在布里斯班的北面登陆之后,这部分美澳军队其实已经失去了价值,很快,一支北上的中国军队就切断了这部分美澳军队南下的路线,将其隔离开来。接着,中国包围了布里斯班港。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方面在布里斯班港部署的守军大概有10万人,但是附近的美澳军队都已经迅速的向布里斯班港靠近,以解救这座重要的港口。结果可想而知,近30万美澳军队最终被包了饺子,完全被布里斯班港给牵制住了。

    毫无疑问的,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在布里斯班,以及东北部地区,至少有50万美澳联军无法将其力量发挥出来,使用到更关键的地区去。而这50万大军中,有10万美国地面部队,另外40万澳大利亚军队都是其国防军的主力部队!换句话说,此时美澳联军剩余的部队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战斗力,虽然数量依旧非常的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量仍然在继续增加,但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却在一直下降,根本就不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军队的对手!

    当第二登陆场开辟出来,大批重型部队上岸,并且向悉尼港推进的时候,澳大利亚方面只拿得出不到20万人的预备役部队防御悉尼,而剩余的那个美军师则早就转移到墨尔本去了!

    攻占悉尼港的战斗只进行了三天,最后悉尼市市长主动投降,宣布悉尼为不设防城市,让城市免遭更大规模的破坏。而首先进入悉尼的是海军陆战队第4师的一个步兵营。接着,十多万中国军队进入了悉尼,占领了这座重要的港口。而大批的运输船只也开始将战斗物资直接运送到了码头上。很多部队的重型装备也是通过码头转运的,在拥有了一座深水良港之后,进攻部队的作战物资有了保证,那么后面的战斗将进行得更为轻松。

    趁着中国军队控制悉尼的几天时间,澳大利亚重新在南部地区组织了防线。但是,这道防线最终只是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一点麻烦,并且迫使中国军队决定再开辟一个登陆场,而放弃了陆上强攻的计划。因此,从总体意义上来讲,当时澳大利亚军队的行动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占领了悉尼港之后,中国方面就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将领认为,此时应该调头北上,先夺取布里斯班,控制这座重要的港口,稳固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控制,然后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将领仍然认为,应该继续向南进攻,因此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要彻底的控制澳大利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瓦解澳大利亚的战斗能力,如果不能够迅速的攻占堪培拉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军队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下一步的进攻就将更为困难。而且相对来讲,布里斯班的美澳军队已经成了网中之鱼,什么时候去打都是一样,围困反而能够减少现在的作战压力!

    最终,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战区司令部决定部队继续进攻,并且同意了海军的意见,在澳大利亚南部某港口城市开辟第三个登陆场。而最终的目标选择在了阿德莱德港,也就有了40军与38军遭遇的事情了。

    选择阿德莱德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从东面包围堪培拉与墨尔本,并且切断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的路线。同时,阿德莱德港是此时美国援助澳大利亚物资进入的一个主要港口,只要夺取了这座港口,那么美国将无法为澳大利亚战场提供支援,减少整体上的战争压力!当然,从难度上来讲,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都已经被围困了起来,澳大利亚的国家动员还没有完成,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亚军队都部署到了堪培拉以东的地区,因此后方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就如同当时的一名海军将领说的一样,只要进入了阿德莱德,那么这场战役的前半段作战就已经成功了!

    进攻阿德莱德港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师以及38军,投入的兵力在5万人左右,另外有一支海军舰队担任支援任务。而在此之前,另外一支部队已经横扫了塔斯马尼亚岛,岛上的500多名澳大利亚守军几乎是不战而降,因此在进攻阿德莱德港的时候,登陆部队已经可以得到部分空军支援了。

    38军在与40军会合之后,并没有向东进攻,而是立即向北前进,目标是占领彼得伯勒,切断这里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线,以防止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而海军陆战队第5师则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杀去,将整个东南部地区的澳大利亚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