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篇 大战爆发 第十章 两栖登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舰队的溃败是在瞬间发生的。这是现代化战争的一大特色,失败只是一次较量的结果,而胜败也是在瞬间决定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从战术层面来看,而在战略层面上,就不是同样一回事了!

    布莱本少将被参谋人员救上“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时候,他还没有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对大部分的舰队官兵来讲,发生了什么事情,却是一清二楚的,这大概是绝大部分第5舰队官兵所经历过的最为痛苦的十分钟了!

    呼啸而下的炮弹,如同雨点般的砸在了舰队上,即使再强大的末段防御系统也无法在极短暂的时间内拦截这么多的炮弹。而对舰队里任何一艘战舰来讲,这些炮弹都是涂着死亡标记的追命索,不管是航母,还是别的大型战舰,只要挨上一枚,不死也是重伤。而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有数艘战舰因为来不及规避,而战沉。如同驱逐舰与巡洋舰这一类的战舰,只要挨上一枚,上面的水兵根本就没有逃生的机会,而航母与战列舰要是吃上一枚的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富兰克林”号航母就是被一发炮弹命中了弹药库,引发了大爆炸,这艘排水量达到了14万5000吨的航母在十分钟之内,就被炸成两截,带着1500多命官兵沉入了大海!而“亚拉巴马”号战列舰的a炮塔在挨了一发炮弹之后,幸亏一名水手及时的打开了炮塔下弹药库的通海门,让海水冲进来,才没有引发弹药爆炸,但是这艘排水量12万吨的巨大战舰也已经没有了生气,在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之后15分钟,两艘驱逐舰用导弹将这艘战舰送入了大海。

    海战就在瞬间决出了胜负,而担任攻击中国第11舰队的美国攻击机群此时也失去了斗志,他们已经无法返回舰队,舰队里的5艘航母都受到了重创,无法回收战机了。而且,中国第11舰队此时已经摆好了防空阵型,正在等着这批美军飞机到达呢。指挥攻击的比尔上校在距离中国战列舰编队还有450公里的时候就发射了导弹,而很多飞行员甚至还没有到达这一导弹的极限射程,就把导弹发射了出去,然后赶在中国的防空战斗机杀来之前,一溜烟的返回了瓦胡岛的海军航空站。

    布莱本少将最后是搭乘驱逐舰返回珍珠港的,随着第5舰队的崩溃,中国海军控制了中途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使美国把第7舰队与第3舰队紧急调来,也至少需要5天的时间才能够赶到战区,而这5天就是攻占中途岛的最佳机会,而第11舰队为了保存自身实力,迎战美国海军舰队,所以在登陆中途岛的作战行动中,第11舰队并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力量来,主要的火力支援任务是由第舰队里面的火力支援舰提供的!

    在半个世纪之前,世界各国海军舰队并没有分什么登陆舰队与主力舰队,因为当时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并不激烈,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在超级大国对地区性大国的战争中,地区性大国的海军是不可能与超级大国海军抗衡的。所以,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这两种舰队是被编在一起的,并没有分开。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编制方法可以减少指挥上的环节,提高作战的顺畅性,更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海军的威力来,减少战争资源的浪费。当然,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这纯粹是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而战场上的变数就更多了,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够在变化产生的时候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一点相当的关键,而将两种职能的舰队分开来,也就正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当然,在作战中,不管哪一方,其实一直留有一定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除非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战争双方总会想法设法的加强海军舰队的编制的主要原因了。

    与以往的登陆作战相比,这次中国在中途岛登陆作战中采取的战术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首批登陆的部队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并没有要建立滩头阵地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以特种部队配合火力打击,以消灭美军抵抗力,而不是美军本身为主要战斗目的。而这一战术思想的改变,决定了登陆作战方式的完全改变,而这些变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新的军事技术上的,没有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支持,那么也就不可能实行这一战术了!

    首批登岛部队的是两支“蛟龙”特种部队的分队,总人数不过120人,他们的任务是前往美军部署在岛上的基地,然后为海军火力提供引导,并且监视美军的调动与部署,为后继大部队上岸做好准备。

    章海平上尉就是这批部队中的一员,而运载他上岛的工具是挂在攻击机机翼下的特种投送器。这种装备是专门为特种部队研制的,攻击机在距离目标250公里的地方投下,这样可以避免载机受到地面防空系统的打击。而载具本身具有很好的隐身能力,且在飞行时并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在离开了载机之后,即在距离海面20米的高度上飞行,而到达陆地上空之后,这个高度会增加到50米左右,而速度也达到了4马赫左右,这完全可以避免其被地面的低空防空火力击落。在距离目标2公里的时候,载具上的止动火箭启动,将其速度降低到了每小时800公里左右,接着,特种兵乘坐的弹射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