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特加的反动政权在欧洲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即使不爆发内战,按照当时的情况,奥尔特加政权也迟早要倒台。爆发内战,只是推翻奥尔特加政权的一种办法,或者说是欧洲人民反抗极权统治的一种办法,而且是一种极端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推翻极权统治的办法。而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办法,只不过全世界的格局也就因此而遭到了破坏,原本三个超级大国之间保持的微妙的三角动态平衡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欧洲内战最终成为了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当欧洲反奥联盟形成,并且逐步壮大之后,反奥联盟的隔阂也在中国的干预下消除之后,欧洲内战也就基本上走入了收尾阶段。虽然此时,奥尔特加已经在战争中使用了核武器,并且威胁着要更大规模的使用核武器来恐吓别的国家,但是这仅仅是恐吓而已,在中国全面,而且干脆的战略轰炸之下,欧洲联合政府不但所有的核武器都已经被消灭掉了,而且其国内的工业基础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欧洲联合政府已经不具备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了!
在战略轰炸的第一阶段,中国打击的主要目标是欧洲联合政府控制之下的军事工业,包括飞机制造,坦克制造,火炮制造,弹药制造等重型军事工业,随后又将目标进一步扩大,对化工,能源设备生产,以及钢铁,煤炭等等与军事工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目标进行了全面的轰炸。
整个第一阶段战略轰炸持续了两个半月,在此期间内,中国出动战略轰炸机250架,战术飞机2870架,另外还动用了两大洋舰队的2500多架战机,以及天军的400多架空天飞机,投掷了5万多吨精确制导炸弹,打击了12万余个目标,轰炸的成功率达到了85%。其中,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基本上做到了100%的成功,消耗弹药3万余吨,而到这一阶段战略轰炸结束的时候,欧洲联合政府控制之下的军事工业目标基本上已经完全被摧毁,虽然奥尔特加政府组织了对军工目标的分散以及再生产工作,但是这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前线军队的需要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轰炸中尽量避免了对平民的打击,所以在第一阶段的战略轰炸中,轰炸失误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即使是第一次投入实战的空天战略轰炸机,也很少将炸弹投到民事目标上。两个半月的时间内,中国的轰炸机只出现过三次失误,而这比起数万架次的轰炸行动来讲,这种失误率已经是相当低的了。另外,弹药的小型化也极大的减少了附带伤害,其中针对城区内军事目标的轰炸使用的全是小型化的制导弹药,对目标实施的是非常精确的打击,往往炸弹在准确命中了目标之后,其周围50米范围内的民事目标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战略轰炸充分的显示出了中国空军,海军,以及天军等航空作战部队的打击能力。毫无疑问的,空军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以及部署在前线附近的战术战机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在所有的目标中,空军摧毁了60%左右。而第一次投入攻击行动的天军也表现出了其超越了一般空中力量的能力,天军在作战中虽然只完成了不到15%的任务,但是其打击的目标都是最危险的,是空军与海军战机无法执行的高难度任务,而且在整个行动中,没有一架空天轰炸机被击落,没有出现过一次误炸,而轰炸的成功率更是接近了100%。而海军因为部署在外围地区,且主要任务是与美国海军对抗,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海军在这次战略打击中承担的任务并不重要,但是其表现也说明,中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海军仍然是保卫中国利益最主要的作战力量!
在第一阶段的战略轰炸结束之后,轰炸行动停止了一个月,一方面是要让部队得到休整,并且确认第一阶段轰炸行动的完成率,以决定是否进行补充轰炸,另外一方面,则是用这段时间迫使奥尔特加政府认识到战争已经无法获得胜利了,让其投降,以尽量减少战争的损失。
到了这时候,明眼人都知道,奥尔特加政府其实已经完蛋了,中国这种高效率的战略轰炸没有给奥尔特加一点机会,欧洲联合政府已经被解除了生产能力,即使他们的军队仍然没有投降,但是随着后勤生产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失败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如果换着一个理智的统治者在奥尔特加的位置上的话,也许战争到这个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因为欧洲已经没有资本再打下去,欧洲的天空已经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即使他要继续战争,也要首先考虑防空的问题,以及怎么为前线的军队提供足够的战争物资。当然,如果是另外一个理智的统治者在奥尔特加的位置上的话,那么战争也许就不会爆发了,所以,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在奥尔特加决定了要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就压根没有考虑过会在这个时候投降,所以战争仍然继续进行着!
在奥尔特加明确的拒绝了投降之后,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随即发动。为了尽量的减少战争的损失,在这一阶段的战略轰炸中,中国战机投下的炸弹几乎都落到了欧洲联合政府的军队头上。其实,这已经不算是完全的战略轰炸了,而是在让战略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