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没有战争的时候,检验部队最好的办法就是演习,而演习的质量也最终反应了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在各种高强度的实战演习中,其实就是要将军队的缺点暴露出来,然后好针对这些缺点,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各国军队都特别重视演习,即使是在战争多发的年代,演习仍然有着其特定的意义!
演习一方面是在检验部队的作战能力,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个国家政治态度的最明确的表现。通过联合演习,往往能够对某一地区起到震慑性的作用。另外,通过联合演习,也能够明确的表现出大国对其盟国的重视程度。比如,在第二次南亚战争期间,中国就多次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在东印度洋上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明确的表现出了中国不希望有任何势力介入东南亚地区局势的态度。而在哥伦比亚战争期间,中国则通过与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的联合军事演习表示出了对南美洲地区的重视。相应的,演习的背后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而演习只是军事实力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演习其实是一种超越了常规概念的外交行动,一种用强权与军事实力做为后盾的恐吓性的外交行动!
中国大西洋舰队到达普茨茅斯港之后,只经过了短暂的休整,留下港口维护与建设工程人员之后,舰队立即奔赴北海地区,与英国的大舰队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虽然,这一演习所宣布的宗旨是打击北海猖獗的海盗,并且磨合中英两国舰队。而实际上,这是一次带着挑战性质的军事威慑行动,更主要的是,当演习开始之后,就已经对波罗的海以及欧洲西部港口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因此,演习也就极容易演变成为一场战争了!
对于现在大西洋舰队的情况,鲁毅是不怎么满意的。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担任过大西洋舰队的司令官,而且是他脱离作战部队指挥官之后担任的第一个重要职务。而且从此之后,鲁毅就成为了中国军政界的重要人物。可以说,他对大西洋舰队有着很独特的感情的。当年,大西洋舰队还是中国三大地区性舰队中最弱小的一支,而就是在鲁毅之后,大西洋舰队具有了与太平洋舰队平起平坐的实力,而且还超越了印度洋舰队,成为了中国在大西洋上的实力象征,更是中国确保南美洲与西部非洲地区利益的关键性力量。虽然从战争行动上来看,大西洋舰队的作战经验远远比不上太平洋舰队与印度洋舰队,但是实际上,大西洋舰队在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不管中国最终到底是于美国决斗还是与欧洲决斗,大西洋舰队的位置都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大西洋舰队的建设一直在海军的重点,相对来讲,因为大西洋舰队常年在远离国土的地方部署,其经费开支甚至超过了太平洋舰队。可见,中国为了确保在大西洋上的海上力量,是做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但是,当鲁毅从新接掌大西洋舰队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已经与他之前所熟悉的那支舰队有着太大的差别了!
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当天,海军元帅就发火了。鲁毅都不记得自己上次发火是哪一年了,作为一个老人,他的脾气已经好了很多,即使是在年轻的时候,他也很少对自己的下级发火。而这次,他在视察舰队的时候,竟然发现很多水兵连自己的衣着都没有整理干净#轰然没有人强行规定在海上,官兵的衣着就一定要整洁明亮,因为这是谁也办不到的,但是在舰队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其衣着方面就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了。对大西洋舰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是一支常年驻扎在外的舰队,其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军事威慑力量,而且也代表着整个国家,是中国的象征,那么,一群看上去很邋遢的水手会给人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这事鲁毅还是放过了,毕竟这是小事,只要稍加整顿也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在他检查舰队的战备状态的时候,竟然发现很多战舰根本就没有得到合理的保养与维护,这更说明了为什么大西洋舰队每年的常备军费开支要比太平洋舰队高出那么多了。这可不是小问题了,因为战争随时可能爆发,而舰队的备战情况就决定了中国在大西洋上的行动速度。虽然军需部门的负责人做了解释,但是鲁毅仍然发火了。他当年在大西洋舰队担任指挥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这些问题!
当天,鲁毅就把前大西洋舰队司令官给送了回去,并且几天之后将他对舰队的调查情况也一起汇报了回去。这名舰队司令官确实不算是个什么好的角色,在与欧洲海军作战的时候,他没有在舰队,而是将指挥权限交给了一名少将!这一点,就可以将他送上军事法庭了。当然,鲁毅不会将人逼得太狠,没有这个必要,现在他开始执掌舰队的大权,那么,他就要对舰队做出大番的调整,他知道,在未来,如果战争爆发的时候,大西洋舰队就将独立作战,而舰队的素质,最终将决定中国在大西洋,南美洲以及西部非洲地区的作战行动!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舰队的指挥官都是混蛋。鲁毅也很快的找到了一名合适的助手,即大西洋舰队副司令兼参谋长莫怀聪少将。这人虽然年轻了一点,显得稍欠经验,但是其行为端正,而且作风强硬。在大西洋舰队司令官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