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管事的时候,如果没有了这位副司令的话,那么大西洋舰队早就暴露出问题了。而且,其指挥对欧洲海军一战中的表现是相当好的,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敌人的行动,并且及时的让舰队进入防御,避免遭到打击。接着,又迅速的让舰队从防御转为进攻,成功的击退了欧洲舰队。当然,从一些方面来讲,莫怀聪确实是太嫩了一点,缺乏足够的经验,比如那一战的主要功劳就被他的上司捞去了,而他自己的表现则被埋没掉了。但是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舰队指挥官,他是相当优秀的。因此,当鲁毅接过了舰队的指挥大权之后,就立即给莫怀聪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平常,舰队的事情都是由莫怀聪负责管理,毕竟鲁毅还兼任了大西洋战区司令官,所以,他没有多少时间亲自管理舰队的事情!
舰队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鲁毅亲自掌管了舰队的控制权,当然他仍然将大部分的工作交给了参谋长莫怀聪少将负责。而在舰队向北航行的一周时间内,鲁毅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让舰队抓紧训练,同时,他也下令让舰队进行了数次小规模的演习,其中强调的一点就是反潜作战演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舰队本身的防御力量已经得到了质的提高,但是,面对潜艇的威胁,任何一个国家的舰队都仍然显得有点脆弱,因为潜艇也在进步,特别是潜艇使用的武器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各个超级大国在使用潜艇方面都比较小心谨慎的话,那么潜艇的威胁甚至远远超过了导弹与海面舰艇的威胁!
鲁毅在知道要从新回到舰队的时候,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潜艇的问题,但是当时没有多少眉目,而在他与舰队的高级军官,特别是舰队参谋部的参谋人员接触,并且讨论了这一问题之后,才对此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随着新式防御系统的诞生,导弹的威胁已经降低了很多,但是潜艇的威胁仍然无法排除,因为潜艇本身就是以隐蔽方式作战的,谁知道在舰队的肚皮下面有没有埋伏着几艘敌国的潜艇呢?而且,潜艇本身的作战方式就是偷袭,那么谁能够保证能够应付所有的偷袭呢?
这一点,让鲁毅认识到,战争初期,潜艇的偷袭有着极大的威胁,因为拥有强大的潜艇舰队的一方,可以在对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先下偷袭,在完成了消灭对方舰队的同时,才宣布战争开始。而这时候,受到袭击的一方见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因为随着海军舰队的消失,那么全球干预能力也就消失了。最终,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将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
考虑到这一点之后,鲁毅就感到非常不安了。可以说,在以往,潜艇只是用来破坏敌人海上交通线的一种非常有力的工具,而随着战略核潜艇的诞生,潜艇成为了毁灭敌人的最强大的武器。而当核武器的威胁消失之后,潜艇又演变成了一种先下手的武器。可以说,潜艇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潜艇的威胁却一点都没有改变。但是,在海上航行一周的时间太短了,鲁毅还没有能够就潜艇的威胁做出一个总结的时候,舰队就到达了普茨茅斯港,随即他就有了新的工作,所以这件事情也就暂时放了下来。
普茨茅斯港在历史上就曾经是英国海军海峡舰队的母港,而从此之后,就一直是英国海军最重要的军港。在欧洲统一之后,这里成为了欧洲舰队最主要的港口之一,一般时期,这里都驻扎有一支拥有三艘航母,三艘战列舰的庞大舰队。而在欧洲爆发内战的时候,其大西洋舰队的主力作战舰艇都在普茨茅斯港,还有一些则停泊在了英国其他的港口内。而当英国宣布独立的时候,这支舰队自然归属英国了。其实,在欧洲海军中,绝大部分的中高级军官都是英格兰人,即使有部分水并是其他民族的,但是这也无法改变英国对舰队的控制。
此时,英国舰队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随着内战的爆发,大批的其他民族的海军官兵并不想为英国服务,有的希望回到自己新成立的祖国,有的则要返回到联合政府的旗下。虽然,在英法西希南等国家签署了联合抗奥协议之后,这些国家的海军官兵都留了下来,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水手被关押了起来,这些人是忠于奥尔特加的,而并非忠于英国。所以,英国舰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有经验的低层军官与水手!这看起来显得很荒谬,不管在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英国就从来没有缺乏过优秀的水手,而当年,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能够征服大半个地球,就是依靠起强大的海军的,而英国海军能够称霸世界数百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着最优秀的水手!而现在,英国则缺乏水手,所以大部分英国舰队的战舰只能够停靠在港内,等待着重新服役的退役官兵在训练之后分配到战舰上来。
毫无疑问的,鲁毅率领着大西洋舰队到达普茨茅斯之后,立即加强了英国对北大西洋,至少是欧洲部分海域的制海权。而在中国舰队到达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多么热烈的欢迎,只有英国海军司令亲自到码头上迎接了这位重要的客人。毕竟,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对抗已经深入到了三代人的心里,要想他们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普茨茅斯港只停泊了三天,舰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