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篇 混乱尘世 第一章 熊之跳蚤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师协同作战,同时出动了大量的直升机与战场支援攻击机协同作战!这是俄罗斯在掌握了准确的情报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由于准备充足,而且动用了大量的特种部队,加上俄罗斯从中国在南越战争中那里学来的经验,最终取得了成功,顺利的端掉了三个车臣叛匪的据点,其中还有一个是武器仓库。如果不发现这个仓库的话,结果可能还要好一点,而正是这个仓库,最终导致这场俄罗斯的内部危机扩大了!

    在这个仓库中发现了数量巨大的武器,而且好象早已经在俄罗斯的预料之中一样,其中有着大量的欧美标准的步兵战斗武器系统,主要是欧洲的军火,美国的当然也不少。这一来就很明显了,到底是谁提供,并且将这些武器运到车臣来的呢?俄罗斯中央政府为此,特意向欧美发出了警告,同时将这一事件提交到了国际军事法庭上,要对欧美问罪!当然,这些行动并不会有多大的结果!

    欧美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在欧洲与美国都不限制军火买卖,而他们的单兵装备虽然是军用的,但是照样有着民用型号。而且军用型号与民用型号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其中少了几个零件而已,只要加上这几个零件,就是一件军用产品了。而民用型号是在市场上随处都可以买到的。也就是说,这些事与欧美政府没有关系,是车臣恐怖份子在欧美的民用市场上购买的,然后再走私进入车臣!

    当然,这些解释根本就不可能让俄罗斯相信,因为这些欧美的单兵装备都是成套的,而且相当先进。其中一些关键性的设备,不要说民用市场上没有卖的,就算是欧美的友好国家都买不到!那怎么能够轻易的落入车臣叛匪的手中呢?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整个车臣危机期间,欧美都在指责俄罗斯的国内民族政策,并且要调查俄罗斯的人权状况。这一切,都说明欧美正是车臣叛匪的幕后支持者。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其实是欧美等用心不良的国家在幕后挑起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俄罗斯的发展,让俄罗斯永远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与欧美竞争!

    如果说到更深一层的原因,其实还是欧洲对东方威胁的担心。在历史上,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就从来没有让欧洲感到轻松过。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俄罗斯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进入欧洲核心的行动。两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都是战争的主力,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东西方冷战中,百万苏俄军队一直陈列在欧洲的门口,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下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超过了欧洲,而欧洲本身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在东方,与中国的对抗最终失败了,甚至让中国将手伸到了北非地区来。而在西方,欧洲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也落于下风。所以,最终欧洲只能够将目标瞄准俄罗斯,希望通过挟制俄罗斯,来达到拓展生存空间的目的。

    当然,对美国来讲是一样的,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虽然在很大的利益上,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将挟制中国,成为美国的反华战略的支柱。但是,俄罗斯强大起来之后,还会听从美国的安排与指挥吗?这是很明显的问题,所以,美国只希望俄罗斯保持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够起到牵制中国的作用就足够了!

    如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上来讲的话,中国也应该在中间算上一份,因为在第三次对日战争结束之后,中俄关系一落千丈,特别是在共同开发西伯利亚资源的问题上,中俄矛盾相当大,很大的部分是俄罗斯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秘密协议,在拿了中国的好处之后,却不愿意与中国分享成果。而且,不管中俄关系怎么样,在自己的旁边就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存在,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威胁,而且中俄之间还有着很多问题没就解释清楚。但是很奇怪的是,当时并没有任何证据指向中国,证明中国也参与到了这场车臣战争的策划中来。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结合后来的国际局势变化,其实就不难理解了。在中国当时的战略中,俄罗斯是放到了最后一位的。也就是说,中国并不打算急于与俄罗斯清算旧帐,而是想先解决欧美问题。因为,对中国来讲,如果与俄罗斯爆发战争的话,很容易让战火烧到自己的领土上来。而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保证本土不受到攻击。所以,通过缓和或者是暂时搁置与俄罗斯的矛盾,加强力量对付欧美的挑战,才是中国当时的主要政策。所以,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不大可能参与到策划车臣危机的事件中来,反而在后来,坚决的站到了俄罗斯一放,开始帮助俄罗斯对付西方两大强国的威胁与挑战!

    后来,关于中国这一政策是否正确的争论一直存在。其实,到2060年之后,中国已经有能力解决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了,不管是谈判,还是威胁,甚至使用战争的手段,俄罗斯都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中国却放弃了这次机会,没有向北扩张,获得北方丰富的资源。这一直是一个让人感到很不可理解的问题。而此时,正在印度样战区担任指挥官的鲁毅同样面临着难以让人理解的问题!

    从战区规划上来看,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地区是规划在印度洋战区范围之内的,所以车臣危机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印度洋战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