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篇 硝烟散去 第二章 战争总结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略进攻思想!

    这一缺陷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全面。第二次朝鲜战争,如果硬要明确归类的话,其实仍然是一场以防御为主的战争。虽然在战争中,海军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消灭了日本海军主力舰队。但是从根本性质上来讲,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性质仍然是防御性的。而在这场战争的初期,中国军队的保守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奉行了防御战略,而不是彻底的进攻战略!如果战争的初期,中国不将第4舰队调回来,以掩护自己的东部沿海地区(根据战后的资料,其实日本一直没有考虑过在占领东南亚之前进攻中国本土),那么中国将更快的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争也许就不用花近3年的时间了!

    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中国仍然不重视战略进攻的海军,以及承担战术进攻的空军的建设,仍然没有摆脱保守的防守思想,不然的话,中国在战争的初期不会打得那么的被动。后来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无聊的预测,如果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初期,就已经转变成了一个完全战略进攻性的国家的话,也许战争的发起者将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了。以当时中国的国家实力,只需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掉日本。即使再进行对日本的战略封锁,大概也只需要1年半的时间,就能够达到现实中花了近3年的战略目的#轰然这种无聊的预测并不具备任何现实的意义,但是可以看出来,中国军队的保守思想对这场战争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而田震龙在自己的报告中,也深刻的反省了这种保守思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从部队士兵一级自我批评了这种思想的错误性。这时候,鲁毅也不得不承认田震龙不但是一位好将军,同时也深刻的了解到了现在军队面临的麻烦,正在用一种最好的办法来化解军队面临的裁军困境!

    问题是有,当然也就需要解决,如果已经总结出了问题,而不做丝毫的准备的话,那么这种总结有什么意义呢?而田震龙抓住的就是这点,先把军队本身的问题完全的展现出来,而且是从最深层次的高度上展现了出来,接下来就谈解决的办法。如果要改变军队现在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进行一场全面改革,加强海军的地位,增加空军承担的国防分量,同时加速陆军的改革步伐。而这又是变相的向裁军计划提出了挑战,限制了裁军的规模!

    想到海军在田震龙的这份报告中占的分量,鲁毅突然笑了起来。这个田震龙确实不简单。虽然在整篇报告中严厉的批评了海军作战方法保守,而没有发挥出海军应有的作用来,似乎在打海军的耳光。但是,实际上,他却是在暗中帮了海军一个大忙!通过他的报告,谁都认识到,海军必须要改革,而且还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至少应该具备维护中国在重点地区首先发动战争的力量,并且保护中国的全球利益。而这就不可能过分的削减海军的规模了!毕竟,田震龙也是海军出身的,海军对他的意义远超过了另外两个军种!

    再联想到齐骏开始唱的高调,鲁毅不得不佩服这些高级将领的智慧了。齐骏在前面唱高调,无疑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位坚定的海军上将身上。接下来,田震龙在一边打着海军耳光的同时,一边却为海军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存道路。两人一唱一合,配合得天衣无缝,此时就算有人看出了田震龙与齐骏在幕后玩的把戏,恐怕也找不出反击的办法来了!只是,这么一来,齐骏的位置就显得很尴尬了,恐怕他在海军司令的位置上是呆不久了。而且按照军队的规矩,田震龙的任期满了之后,应该由一位陆军将领来担任三军总参谋长。而现在林娜才上台,自然会让一位支持自己的参谋长上台了。那么齐骏已经没有了升迁的机会。看来,这完全是一笔交易!

    想到这,鲁毅不自主的向陆军将领席的方向看了过去,希望能够看出谁是下一任的参谋长,但是结果让他很失望。不管怎么样,海军在这次大会上的表演确实精彩,并不比在战争中的表现差多少。如果真是他估计的那样的话,即使是新的陆军总参谋长上台之后,海军的发展也不应该受到多大的影响,毕竟田震龙已经在这里把调子立了起来!

    接下来是各重要部队的指挥官总结经验教训了,海军选出的是第4舰队与印度洋舰队的指挥官做报告。毕竟在西太平洋的海上战场上,第4舰队是最出色的一支舰队,而印度洋舰队独自担当起了一方的重担。这次报告并没有鲁毅什么事,他也没有怎么在意!

    会议开了足足12个小时,中间还专门有勤务人员给每位将军送来了可口的饭菜,看来这是林娜立威的第一步了。而在会议结束之后,鲁毅长长的出了口气,也大概的感觉到了这次全体军事会议将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新的时代开始了,军人将有一个全新的地位。而就在鲁毅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名少校过来叫住了他,只是让他跟着自己走,就没有多说任何一句话。难道找我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吗?鲁毅疑惑着跟在少校身后走了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