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篇 战略防御 第十五章 炮击九州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并且集中力量生产这种导弹的话,其实也不会比中国慢多少。但是,在确认了战列舰的强大打击力量,以及对付反舰导弹的强大防御力量之后,日本海军内部,战列舰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压制住了主张以航母为核心的另外一派。所以,在研制新式反舰导弹,以及新型攻击机方面,日本的步伐并不快,而这其中,战列舰派的打击与限制,起到了绝对不能忽视的作用!

    当然,关于航母还是战列舰,到底哪种战舰才是海军主力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日本海军中。特别是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电磁炮技术的发展,战列舰具备了超远程的打击力量。而这,一直是战列舰所欠缺的方面,也是当年战列舰遭到淘汰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而且战列舰的打击能力比航母载机更为强大,那么战列舰能够取代航母的位置,自然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但是,不管是中国海军,还是美国海军,乃至后来的欧洲与俄罗斯海军,最终还是承认了航母的核心地位。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航母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后,攻击机的技术,以及反舰导弹的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特别是中日战争的结果,彻底的改变了各国对战列舰的认识。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战列舰确实是进攻的利器,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主力战舰。因为,战列舰存在着的天生缺陷,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当然,战列舰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作为海军的一种重要战舰生存了下来。首先,战列舰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以及高效率的作战方式,是航母所无法具备的。关于战列舰作战成本,与航母作战成本的对比,在前面的篇幅中已经介绍了,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再多说。另外,战列舰作为航母最强大的保镖,一直在海战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粒子束武器,以及聚变核能技术的进步之后,海战与空战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战列舰的地位更无法取代了!而这也最终确定了战列舰的地位,作为航母的辅助战舰,成为了海军的另外一种主力战舰。而随着战斗任务的不同,战列舰与航母将在各自的领域,承担起主要的作战任务!

    非常可惜的,而对中国来讲却是非常幸运的,在中日战争时期,至少是在前半段的战争期间,日本海军的主要将领都没有认识到战列舰的这种局限性,以及航母在海战中的重要性。所以,日本在提高航母作战能力,改变海军现在结构方面做的努力是相当少的。而在战争的后期,虽然日本已经认识到了战列舰的局限性,知道海战的主力仍然是航母,而非战列舰,但是此时日本再做什么努力都已经迟了,此时日本已经无力挽回败局,更不可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当然,即使日本在战争的初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日本的战争潜力,也绝对不可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最多是将战争的时间多拖延几年,同时造成更多的财产与人员损失而已!

    在海军部与空军部联合制订好了这份决定中日战争发展方向的作战计划之后,随即得到了总参谋部与中央军委的批准,随即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10月初,第1,第2与新成立的第3舰队(下辖1艘航母,1艘战列舰,以及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主要执行在南海地区的护航行动,而现在也被调了过来)开始向黄海北部海域集中。而这些舰队都是沿着中国沿海地区北上的,主要就是躲过日本的侦察,达到隐蔽行动的目的。

    12日,第3舰队与第1舰队在长江入海口处会合,开始了联合作战演习,同时第3舰队的指挥权交给了第一舰队的中将指挥官皮定均,而第3舰队指挥官席林少将成为了舰队参谋长。两人由回到了以前的位置上,成为了合作的伙伴。

    15日,舰队在青岛港外与第2舰队会合,皮定均中将作为联合舰队指挥官,接收了第2舰队的指挥权,而第2舰队原指挥官成为了舰队副指挥官。同日,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开始在渤海出口处开始了联合演习,主要是训练三支舰队之间的配合作战能力。

    18日,舰队完成了初步的训练工作,以“洪泽湖”号战列舰和旗舰的先前舰队向济州岛方向前进,以加强济州岛的防御力量,同时负担起了舰队先前的掩护工作。同日,伴随舰队训练的潜艇部队中的12艘核潜艇脱离了联合舰队,开始向战区部署,它们承担的主要是先前反潜作战任务。

    随后,舰队继续进行演练,最主要的原因,是原三大舰队之间的配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皮定均中将在请示了海军部之后,决定延迟行动时间,必须要让舰队之间的配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程度,才能够保证行动的成功,如果贸然行动的话,恐怕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直到10月底,中国的这次军事行动的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到位,日本并没有发现中国已经开始在黄海北部海域集结兵力的行动。但是,到10月30日,中国舰队的这次行动终于被日本人发现了。

    日本发现中国海军舰队已经“消失”的事情完全是一次偶然。因为按照中国海军故意泄露给日本的情报,中国第3舰队将在海南岛的海军基地进行3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