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战在一种没有完全分出胜负的情况下结束了,也许,这是让所有关注这场战争的人感到最失望的地方吧。
从战略上来看,日本舰队算是赢了,即使这严重的偏离了日本海军部原先全歼中国舰队的计划。按照日本海军部的计划,应该在大洋上完全歼灭中国主力舰队,使中国海军失去最主要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战争行动奠定基础。但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几乎没有损失一艘主力战舰,就连“武夷山”号巡洋舰在回到新加坡港之后,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修复了损伤,重新投入战斗了。而另外负伤的4艘战列舰分别进入了广州,福州,高雄以及上海港进行休息,维修的时间从10天到1个月不等。当然,为了改进战列舰主炮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所以还用了更长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半年之后,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不但没有下降,还随着更多的主力战舰完成建造,而变得更强大了。
日本舰队的作战行动,从日本海军部来看,是完全失败了。损失了6艘巡洋舰,阵亡1800多名官兵,换来的却是中国舰队安全回到了南海,除了4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之外,别的战舰迅速的进入东海,加入了中国第1舰队(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重新对海军舰队的建制进行了改变,用番号代替了以前的名字,而第1舰队的任务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作战,是中国的绝对主力舰队),取得了在东海海域的优势,如果不是日本此时已经控制了冲绳群岛,并且威胁到了台湾,中国第1舰队肯定已经冲出了东海海域,开始向日本海军发动反击了!
而日本人的损失就很大了,4艘战列舰全部遭到重创,问题的核心是日本海军没有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而日本空军也没有!同时,暴露出了日本陆海军不合作的严重内部矛盾。可以说,这种关系已经非常悠久了,从中日甲午战胜时期开始,日本陆军与海军的关系就非常矛盾,主要是争夺本就不丰富的国内战争资源。而现在,这种矛盾已经扩大到了空军中来,而日本空军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跟随陆军作战的,所以同样不卖海军的帐!另外,就是日本战列舰的主炮射程严重不足,虽然中国公布的“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为750公里左右,而实际上去能够达到惊人的900公里,而在海战中,中国的战列舰似乎没有全力作战。而日本战列舰的射程只有600公里,在使用全发射药,发射减装药火箭增程穿甲弹的时候,勉强能够达到650公里。但是,这仍然比中国战列舰的射程短了很多。如果正面交手的话,日本的战列舰至少有2个小时将处于无法还手的状态,而这两个小时,就能够决定最后的胜利归于谁了!
可以说,日本海军通过这一战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不但他们寄予厚望的战列舰除了在防御能力上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平之外,其余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欠缺,就连日本海军的航母都表现得不尽人意。当然,这些战术与技术上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而在海军的发展战略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并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宫本中将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受到多大的责难。问题并不在他这里,而是在海军部,虽然海军部的将军们并不承认,但是谁心里都知道,如果不是宫本的努力,恐怕日本主力舰队将在这一战中失去所有的主力战舰了!如果海军部能够对宫本的第一次报告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立即调遣本土舰队向其靠近,组成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那么以7艘战列舰,7艘航母的实力,中国主力舰队绝对不是对手,到时候,战争的天平肯定会倒向日本这边!但是,这样的机会是后悔也无法挽回的。正因为本土舰队晚了3个小时到达战场,最后让日本主力舰队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遭到了中国主力舰队的重创,并且让中国主力舰队能够从容的撤出战斗,回到安全海域去!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海军现在还控制着西太平洋,而且将中国舰队封锁在了东海与南海这片狭小的海域内。而正是通过这一点,很多人判断是日本海军胜利了,现在日本舰队能够在西太平洋上自由的航行,而中国海军大概只能够派遣自己的核潜艇到西太平洋上对日本的运输船发动袭击,而无法让自己的舰队冲过第一道岛链的防御线了!
对于中国海军这次的收缩行动,很多人都抱着疑惑的态度。以中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实力,即使是在西太平洋的广袤空间内,只要日本无法知道其具体位置,肯定能够占据到一个有利的位置,挑战日本海军的任何一支舰队,甚至获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海军的最大特点是进攻性,而让海军舰队,特别是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担任防御任务,是不是太浪费了一点呢?所以,很多人都怀疑中国海军这么做的正确性,甚至连部分海军军官都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把主力舰队收回来不可,难道就不能让其在外围牵制日本海军,对国内提供一种更加强大的间接支持吗?
当然,中国海军的这种战略决定是绝对有道理的,不然的话,历史很可能改写!在这场海战中,中国海军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航母攻击机对战列舰这种钢铁乌龟的打击能力欠缺,就显得非常的严重了。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