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战机仍然需要用石油作为能源,所以石油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以前更重要了。另外,在化工方面,煤炭仍然没有取代石油的重要性,特别是各种制造先进武器装备的复合材料都需要石油,这点更增加了石油的重要性!
现在,世界四大产油区中,除了中东之外,就是里海,西非以及加勒比海地区。而日本在这四个地区几乎没有自己的势力,所有的产油国基本上都在四大强国(包括俄罗斯)的控制之中。换句话说,日本出了开采深海石油之外,几乎没有稳定的,安全的,可靠的石油来源!这点,在和平时期显得并不明显,但是在战争时期,却是影响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了!
和平时期,石油交易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日本没有获得在这些主要石油产地的控制权,但是仍然能够依靠高价,购买到不少的石油,但是在战争时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里海地区的石油基本上都流入了中国与俄罗斯,而这两个国家绝对不会容许有一滴石油流入日本。海湾地区的石油大部分进入了中国,虽然沙特的态度比较模糊,但是日本要想从这里购买到石油,第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第二还需要打破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制海权,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西非地区的石油基本上进入了欧洲,而欧洲本身对石油的需求就很大,所以也很难向日本提供石油。加勒比海地区的石油一方面需要满足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消费,另外一方面,美国也主要从这里进口石油,加上日本还没有将自己的势力伸入加勒比海地区,美国也不会容许他这么做,所以要想从这里进口石油,也非常的困难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的缺点就完全暴露了出来。日本要想获得外界的石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日本在积极的开采深海石油,但是这需要日本完全掌握制海权,如果日本掌握不到制海权的话,那么石油供应将非常困难!另外,开采深海石油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产量无法完全满足国内的需要。和平时期,还可以通过进口石油来弥补,但是在战争时期,恐怕全日本人都要步行或者坐电力交通工具,为战争机器将石油节省下来了!
当然,日本在开战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做了很多积极的准备。比如,建立了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库,以满足战争时期的消耗。而且,为了避免战略石油库遭到打击,基本上是分散修建在国内各处的,都保护得非常严密。按照2044年底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数量,能够满足战时300天左右的石油消耗。这个储备数量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加上日本自己生产的石油,基本上能够满足一年半的战争需要。而同期,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能够满足大概200天的战争需要,美国与欧洲的储备水平也差不多,但是三大国都有着非常强大的石油生产或者是进口能力,能够支持的战争时间自然比日本要强大很多了!
在受到了海湾产油国,也就是占世界石油卖方市场60%的国家制裁之后,日本要想获得足够的石油,不但需要节约,更需要开拓新的石油来源。而在现在的情况之下,日本只能将目标定在中国的内海-南海地区了!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石油最重要的地区,在中国海军还无法完全与日本对抗的时候,日本尽快获得南海地区的石油资源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可以看出来,石油已经成为了限制日本军事行动,或者说是制约日本军事行动最大的因素。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日本制订的作战计划。在首轮偷袭成功之后,日本如果能够在朝鲜半岛迅速登陆,将严重的威胁到中国的东北地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地区。而只要在朝鲜半岛上站稳了脚跟,日本就能够获得在亚洲大陆上的突破点,这对后面的战争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但是,地面战争是消耗石油最多的战争,正因为这个限制,日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登陆朝鲜半岛,将自己宝贵的石油资源消耗在残酷的地面战争中!而在石油储备还能够支撑起战争的时候,日本必须想办法开拓新的石油来源。换句话说,日本现在只能向南方发展,争取尽快控制南海地区,为自己获得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同时打通进入印度洋的道路,为自己从中东地区进口更多的石油打好基础!
可以说,正是这点限制了日本的作战行动,也是日本最大的弱点。要想在海洋上尽快战胜中国海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中国本土的工业基地没有受到打击之前,日本要想战胜中国就更困难了。而这么打下去的结果就非常的明显,即使日本在战场上不出现重大的失误,也肯定会被拖死,最终是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的!而这也是中东国家对中国的最大支持,将日本逼到了一条绝路上去!
很快,别的同盟国也纷纷表示将支持中国作战,或多或少的派遣了自己的军队到中国作战,另外也向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援助。甚至包括不算发达的一些国家,都尽力的向中国提供战争资源,好让中国能够全力战斗!当然,这些国家都非常清楚,他们已经绑在了中国这架战车上,如果中国战败的话,他们不会有一点好处,甚至还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能够帮助中国获胜的话,那么他们能够得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