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随着坦桑尼亚表示全面支持中国作战,中国在非洲的其他盟国也纷纷表态,坚决支持中国作战。当然,他们的支持多半还是体现在了对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援助上。现在,中国不但从非洲进口粮食,同时还进口木材,橡胶,铁矿,铝土矿,铀矿等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另外,非洲地区盟国的团结,更为中国减轻了在非洲方向上的压力!因为,中国在这里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
在安哥拉战争之后,美国已经知道在北部非洲地区的作为不可能很大了,随着美国的全面收缩,像肯尼亚这些北部非洲地区国家也失去了美国的支持,而最终,这些国家都倒向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在整个非洲地区的落脚点!当然,这主要还应该怪中国在非洲地区政策上的失误,才让日本能够钻空子,乘机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伸入非洲地区!
在安哥拉内战时期,中国一直将非洲政策的重点落到了向西前进上,希望能够在非洲获得大西洋的出海口,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伸入西非地区,好与阿根廷在大西洋上相望,稳定中国在大西洋上的势力。同时中国自己也认为,在控制了埃及,利比亚,吉布提,以及坦桑尼亚之后,中间的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就很容易控制了。而正是这个疏漏,给日本人留出了机会!
从2030年开始,日本就秘密的在肯尼亚活动,将其当做了自己重返非洲地区的站。如果说到搞阴谋活动的话,恐怕日本不比仍和一个国家逊色,当然日本人的活动也是非常有成效的。经过好几年的努力,肯尼亚虽然表面上仍然保持着中立,但是却秘密与埃塞俄比亚,苏丹,厄立特里亚组成了东北非联盟,甚至威胁已经加入了同盟国组织的吉布提退出同盟国,加入他们组成的联盟。实质上,这三个国家已经倒向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在非洲地区与中国抗衡的砝码与棋子!
在战争爆发之后,虽然肯尼亚等国并没有趁机与日本一起向中国发难,这主要是几个倒向日本的国家还并不是很强大,无法威胁到坦桑尼亚以及埃及在该地区的势力。很明显,这些国家都采取了观望态度,并不急于参战,而是要等到日本已经奠定胜局,或者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实力严重削弱之后才向周围的国家发难!这对中国来讲,是好事,也是坏事。至少,现在还不需要为东非地区的形势担心,减少了中国在军事上的压力;当然,中国也不能完全不顾忌东非地区的局势,也就无法从该地区抽调兵力!
到28日,埃及,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也集体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虽然这些国家都还不是同盟成员国,但是在对中国在支持上,一点都不比中国差!
伊朗与伊拉克不但决定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还动用了他们手上最强大的武器,即石油!两伊是海湾地区与中国最密切的两个国家,所以对中国的支持态度也最坚决。按照两伊商量的结果,在战争期间,两伊将扩大石油产量,为中国提供一切石油方面的援助。即,中国不但可以从两国进口到更多的石油,而且只要中国有需要,两国将发挥出所有的石油生产能力,来为中国提供石油!另外,两国还将对一切敌对中国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也就是说,不但要阻止自己生产的石油流入日本,还要禁止向支持日本的国家输出石油,另外,动员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产油国禁止向这些国家输出石油!
很快,埃及与利比亚也加入了两伊发起的石油战争行动中来。这4个国家不但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石油援助,还提供了不少的军队,伊朗向中国派遣了3个师的地面部队,另外还提供了3个战术航空兵师的部队到中国作战。伊拉克因为才结束了对库尔德人的镇压行动,所以在军事援助方面要少一点,只派遣了2个师的地面部队,以及一个战术战斗机联队到中国作战。但是,伊拉克是海湾地区最大的产油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他在石油援助方面就要比伊朗强大多了!埃及向中国派遣了两个师的地面部队,以及1个战术战斗机联队,利比亚也提供了一个运输与后勤支援大队到中国作战!
随着四个国家站到了明确的立场上,以沙特为代表的中立国此时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沙特一方面表示不会因为战争影响到与中国的关系,将继续为中国提供石油出口,当然,暗中也表示,如果中国有需要,沙特会降低石油出口价格,甚至以借贷的方式向中国输出石油,帮助中国度过难关!另外,沙特也明确的表现出不会介入这场战争,不会因此向别的国家发动石油战,但是在沙特明显表示不会提高石油产量之后,对日本的石油出口已经减少了。换句话说,沙特用一种中立的立场,开始支持中国作战!而导致沙特这么做,出了不希望过深的介入这场战争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不希望看到中国影响到整个伊斯兰世界,威胁到了沙特的地位吧!
虽然聚变核能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大型的军舰上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现在全球排水量在1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有80%都使用了聚变核能作为动力,而不再使用石油作为能源!但是,石油仍然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资,因为在蓄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