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篇 第二战场 第四章 第一扇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投降。最后,投入到战斗中的印度部队超过了15万。而在战斗结束之后,活着,或者是带伤从废墟中走出来的印度士兵人数不超过2万人,即使在战后3天的救助行动中,也只有另外1万多被从城市的废墟中挖掘了出来。换句话说,能够活到战斗之后的印度官兵不超过4万人。而在这场战斗中,印度损失的官兵人数就超过了11万。其中大部分是被中国的攻击机以及坦克与炮兵的远距离打击消灭的。而印度损失的装备已经无法统计。而在这一战之后,因帕尔在3个月内成为了无人居住的废城。直到3个月之后,才有原居民返回自己的住地,但是,要想将这座城市恢复过来,需要付出的代价还将更大。

    而这一战之后,印度也发现,城市并不是可以用来抵抗的堡垒。现在,中国解放军的作战方针已经完全改变了,并不会因为可怜印度军人的遭遇,而承受损失。在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以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宗旨的情况下,保护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生命成为了战斗中的先决条件。而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军队在战斗中不顾弹药的消耗,经常为了对付一个印度人设置的火力点,进行几轮打击,直到确认可以安全通过的时候,才让地面部队进攻。而在这样的打法下,印度人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因为印度军队手里并没有反击远程打击以及空中打击的有效方法!

    虽然,中国在这一场城市战中有效的控制了部队的伤亡,完成了一件几乎无法想象的任务,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用1200多人的伤亡,歼灭了11万敌军!而这比起美国在伊拉克的战斗来讲,更为辉煌,也更具有代表性,因为印度军队并不是溃散的伊拉克军队,印度军队也并没有不战而逃,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而一位美国将军分析后认为,如果由美国军队来承担中国解放军的进攻行动,恐怕伤亡会在中国解放军的十倍以上!但是,在这一场战斗中,也明显的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了控制人员的伤亡,军队的弹药消耗速度远远的超过了所有人的估计。

    战斗开始之前,36军至少储备了可以供一个月作战(指刹野战)的弹药与物资。而按照罗开的计划,这足够支持到第一场战役结束了。但是,当36军完成了对因帕尔的进攻之后,弹药已经消耗掉了80%,特别是坦克使用的榴弹,以及自行火炮使用的155毫米炮弹几乎都见底了!而且,步兵使用的,用于城市战中摧毁坚固工事的火箭筒,手榴弹,枪榴弹,以及步兵战车使用的反坦克导弹(在城市战中,步兵战车携带的反坦克导弹经常用来摧毁远距离上的,无法用坦克炮直接瞄准射击的坚固工事)都消耗得太快。甚至连用来进行火力压制的重机枪枪弹,以及坦克上使用的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12.7毫米高射机枪的枪弹,步兵战车的30毫米机关炮的炮弹都出现了紧缺。所以,当36军拿下了因帕尔之后,不得不停下了进攻的步伐,等待后方的补给。

    在这一情况下,罗开只得提前结束了在东部方向上的进攻。虽然此时第一阶段战役的目的已经基本完成,解放军控制了印度东部突出地区东线上最重要的城市,取得了立足点,并且可以在这里集结部队,准备下一轮的进攻。但是看到如同退潮般向西逃跑的印度军队,36军只能干着急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进行追击了!

    比起36军在因帕尔的战斗,第1山地集团军对提斯浦尔的进攻只能用糟糕,甚至用失败来形容!

    第一次进攻提斯浦尔的战斗是以失败结束的,因为当时第1山地集团军并没有做好城市战的准备,同时也缺乏重型装甲部队来进行城市战,毕竟要翻过喜马拉雅山,讲重型主战坦克送到战场上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现在第1山地集团军也没有能够控制一处大型机场,所以要想通过空中运输来解决装备上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可能的,空运只能够保证提供弹药以及轻型火炮,而这对城市战的帮助并不大。

    在得到了空中支援之后,第1山地集团军在36军进攻顺利的刺激下,对提斯浦尔发动了三次进攻。而这三次进攻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只有8个小时,最短的仅仅4个小时。在吃了第一次进攻的亏之后,第1山地集团军非常注意进攻部队的掩护与接应工作。所以,当这三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的时候,部队还是撤了下来。只是在这2天之中,第1山地集团军至少阵亡了5000名官兵,另外还有上万名官兵重伤失去了战斗力,被送到了后方的大型医院救治。而这样的情况,对要求严格的罗开来讲,并不比失败好多少。而在罗开看来,这已经是彻底的失败了!

    此时36军结束了对因帕尔的进攻,并且需要时间获得补给,还正好给了罗开解决提斯浦尔的机会。因为现在空中支援力量都可以集中到提斯浦尔来了。而在没有重装甲,以及有力的远程炮火支援的情况下,第1山地集团军要想攻下提斯浦尔,就只能依靠空中支援的帮助了。

    当罗开亲自接过对第1山地集团军的指挥权之后,他并没有急着开始地面进攻。因为他知道,印度人完善的地下坑道体系,将能有效的对付空中打击。而要在这个战场上获得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