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山地集团军提供空中支援,并且对有可能是印度军队地下通道出口的地方进行压制性轰炸,同时投下无规律定时炸弹,以阻止印度人从坑道里出来,将已经冲进去的解放军部队包围歼灭。
虽然罗开的动作是很迅速的,但是当空军的攻击机部队到达城市上空的时候,印度人已经从坑道里冲了出来,对陷入包围圈内的解放军发动了前后夹击。此时,空中打击已经起不到多少效果了,只有那些有着厚重装甲,能够在超低空进行支援的战场攻击机,以及武装直升机能够对被围的部队提供支持,而另外的攻击机害怕误伤,是不敢随意将炸弹扔下去的!而在这波攻击机中,并没有多少战场攻击机。而此时,第1山地集团军的司令员也发现了危险,立即呼叫战场攻击机前来支援,并且向最近的一支空降部队发出了援救请求。但是,要等到那些部队到来,恐怕也是一个半小时之后了,而一个半小时,足够印度人发动好几轮冲锋,消灭掉所有被围的解放军部队!
迫不得已之下,被分配到第1山地集团军的特种分队出发了。他们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是消灭印度的阵地指挥官,削弱印度人指挥进攻的能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阵地上的低级指挥官都是部队进攻的灵魂,而一支部队的低级军官的素质就绝对着这支军队在艰苦环境下的战斗能力。而用特种部队去消灭对方的低级指挥官,这是很多残酷战争中常用的办法。二战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与苏联的大量低级军官就倒在了对方的狙击手的枪口之下。另外,这批特种部队还将负责引导后方的精确制导炮弹,对印度的坚固工事进行打击。虽然,现在解放军已经装备了用“北斗2”导航卫星系统制导的精确制导炮弹,但是这种炮弹的精度只能达到10米左右,而这对已经成胶着状态的战场来讲,这样的误差是很容易误伤自己的部队的。特别是在大规模炮战之中,一两发偏离的炮弹就足够让自己这方的人员蒙受巨大的损失了。所以,此时只能用精度达到1米到2米的激光制导炮弹,而这就需要由特种部队在前方对炮弹进行引导了。
特种部队虽然在大规模战争中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只要将特种部队利用好,往往能够在关键的战场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此时,特种部队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每当印度准备集中兵力,朝被围解放军最薄弱的地区发动进攻的时候,总有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出现在这里,用一枪致命的战法消灭着印度的基层军官。而得到了特种部队引导的制导炮弹也准确的落在了印度的工事上,人员物资集结地点,以及印度的装甲部队的上面,迅速的消耗着印度的有生力量。
此时,战场上的局势似乎发生了改变,不是印度在歼灭中国的有生力量,而是那支被包围的中国军队成为了诱饵,在引诱着印度部队,让他们来送死。但是作为第1山地集团军的指挥官清楚的知道,特种部队是经不起消耗的,损失一名特种兵甚至比损失100名普通士兵的代价还要大。而且,特种部队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现在的战斗强度,他们也需要下来休息,需要回来补充弹药物资。很明显,只要特种部队的行动强度一降低,那么印度人的一轮猛攻就能解决掉已经快要弹尽粮绝的那两个团。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战场支援攻击机以及武装直升机能不能迅速的到来。
非常幸运的,第1山地集团军陷入提斯浦尔苦战的情况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由120架a-5e组成的战场支援攻击机部队已经迅速出发了,而最近的空降17军的一支武装直升机团的60多架武装直升机也赶了过来。而就在提斯浦尔地区的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已经准备好,并且从新得到了空中支援的36军也开始行动了。
36军的数字化装甲师在补充好了燃料弹药,并且让部队得到了4个小时的休整时间之后,以坦克团打头,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在两侧掩护,而炮兵团以及军属远程炮兵团在后方提供精确火力打击的支援下,开始向因帕尔发动了冲击。而就在他们出发之前,空军部队已经出发了,开始向因帕尔内的印军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轰炸。而为了保证36军的进攻顺利,海航一直在战场上空保持了一个中队的攻击机,这些攻击机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只要地面部队发出空中支援的请求,在中印边境线上的战场联合指挥机就会以战场上的情况,向一架,或者数架攻击机发出打击命令,而这些攻击机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就会发动攻击。而这一过程大概只需要5分钟。而这样的速度已经是非常快的了,就算比起美国空军的效率都不低。同时,空军也派出了100多架战场支援攻击机。这些攻击机将轮番出动,一直对因帕尔的印度部队进行压制性的打击。而这些有着厚重装甲保护的攻击机一般在超低空,甚至50米不到的高度上,以火箭弹以及航炮对地面暴露出来的印度军队进行打击。当然,这些攻击机是自由行动的,并不需要接到地面部队的请求才出动。但是,他们却需要高度的注意进攻部队的进攻动向,不然造成误伤的话,那可不是件小事。
从总体上来讲,解放军在新战场上的第一波进攻还算是非常顺利的,36军提前4个小时就完成了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