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进攻目的不是新德里,而是在锡尔萨的第八集团军!但是,此时他们即使反应过来,都已经太迟了!
在两个师开始行动的时候,54军的独立坦克旅已经从铁路干线以及印度第八集团军的中间穿了过去,迅速的在锡尔萨东南构筑了一道防御阵地。这就是包围歼灭印第八集团军的底线,也是用来抵挡印度救援部队的防线!而在坦克旅的西面,是印度第八集团军的25万部队,就算印度人再大方,也绝对不希望看到这25万部队被一举歼灭吧!
在54军开始行动的时候,40军与42军也迅速的越过了巴基斯坦的防御阵地,从西北,与西南两个方向上向印度第八集团军发动了冲击。这一来,中国志愿军这一波攻击的意图就完全显露了出来,就是要趁印度出现漏洞的这个机会,一举歼灭印第八集团军的25万部队,在印度北部战区上撕出一道大口子出来,好为后面的行动奠定基础!
此时,印度第八集团军即使想突围,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这25万印度官兵被困在这里已经足足一周,虽然从城市周围地区夺去了一些粮食,但是要供这里25万军队,还有数百万的平民生活,这些粮食就太少了。而且,这里是沙漠的边缘地区,饮用水非常欠缺,而中国志愿军又切断了该地区的主要水源,这一来,25万印度官兵在经过了一周时间的煎熬后,不要说突围,恐怕连战斗的力量也没多少了吧!当然,跟说不上去阻止正在其南部地区进行战斗的38军与空降军的志愿军了!
显然,印度也想救援这25万官兵,而且知道,如果这25万部队被歼灭的话,对整个印度军队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最可怕的结果是这25万军队不战而降,只要这个先例一开,那今后军队要投降,就已经没有了心理上的障碍了#葫以,印度马上就开始进行军队调动,希望能够将这25万官兵救出来,同时对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下了死命令,不管情况怎么样,绝对不能向中国志愿军投降!
其实,印度人认为自己摸准了中国的战略意图,但是他们还差远了,中国志愿军需要的就是印度的军队动起来,如果他们一直藏在城市里,空中打击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而且进攻部队陷入城市战之后,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只要印度军队一开始动起来,那么结果不用想都知道了!
当印度的两个预备集团军开始进行救援第八集团军的行动时,北部战场上终于出现空隙了。而早已经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空降15军马上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而当印度军队走上救援的道路的同时,也让自己走上了不归之路。
看到印度军队出动的志愿军空军一下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几乎倾巢出动!负责防空的战斗机部队很快就与印度组织起来的战斗机进行了空战,而更多的攻击机就如同是满天飞舞的苍蝇一样,对印度这个已经出现了裂缝的鸡蛋发动了疯狂的“叮咬”行动。
可以说,印度的救援行动是非常惨烈的,被派去营救第八集团军的两个集团军约莫40万印度官兵,虽然大部分都是才从训练营出来的,或者有的根本就还没有结束训练,但是,他们所经历的,或者说能够从这场灾难中走过来的话,那他们就已经知道战争的残酷性了,任何残酷的训练对他们已经没有必要了!
虽然无法准确的统计到印度在这场救援行动中到底死了多少人,但是出发的时候是40万部队,而最后能够回去的,只有12万完整的军人,其中还有3万多是第八集团军的残余部队!另外,还有大约10万的伤员回到了印度控制的地区。很显然,在中国空军的权利阻击下,这次的救援行动是非常失败的。
其实,在战略上,被来围点打援就是一种常用的战术,特别是对中国军队来讲,围点打援简直是中国军队的标志,就算解放战争期间的同类战术不为外界所知,但是从走出国门,第一次在朝鲜战场上展示中国的威武之师开始,这种战术就让许多的敌人尝到了苦头,就在一年多前,美国人就倒在了中国解放军的这一招之下,而现在,印度人步入了美国的后尘!
而在中部战场上,39军为了配合38军的突击行动,也发动了一次局部的反击作战。与38军一样,此时39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也没有到位。能够投入战斗的只有一个坦克师和军属独立旅。而林先觉军长马上把这两支部队组织了起来,在印度进攻部队的中间挖开了一个缺口,是硬生生的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将防御工作交给巴基斯坦军队负责之后,坦克师与独立旅就沿着这个缺口插了进去,将印度进攻木尔坦的部队分割成了两部分。而按照林先觉的计划,在完成切割之后,紧跟上来的装甲师与机械化步兵师将承担起主要的打击任务,按照许常青司令的设想,在这里打一次局部的包围歼灭战。而通过在这里的反击行动,将牵制印度在中部战场上的部队,让其无法回援锡尔萨地区。
可以说,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志愿军就发动了前线进攻,通过一处突破口,在整条防线上向印度发起了进攻。可见,战争就如同修一座大坝一样,只要有一处出现了问题,那么整条战线就存在着崩溃的危险,而现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