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篇 南亚战火 第三章 谁威胁谁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09年年底,虽然美国国内的混乱暂时停止了,但是注定,这不会是一个能够平静度过的年头。在中国新政府顺利的成熟之时,岁末年底,一场大型“风暴”从喜马拉雅山之南刮了过来,不但惊动了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

    2009年7月12日,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进入紧张状态。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针对印度的恐怖组织在克什米尔制造多起炸弹爆炸事件,并且袭击印军的巡逻队。巴基斯坦当然马上就反驳了印度的指责,并且要求印度军队不再对巴控区进行骚与颠覆行动。而这样的问题在印巴之间已经存在了数十年,几乎就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当然无法证明到底谁先开始了敌对行动,而联合国调停与调查人员更是一无所为,在面对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好了。

    关于印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因此而引发的三次印巴战争,特别是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成了两个国家,东巴独立成为了孟加拉国,肯定很多人对这仍然记忆犹新。而在这两国的对抗之中,巴基斯坦完全处于劣势,即使在还没有被分裂之前,巴基斯坦就没有与印度一较长短之力,而在被分裂了之后,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巴基斯坦仍然处于被动的位置,只能勉强顶住印度的压力。

    归根结底,印巴问题是由当时英国总督蒙巴顿的一纸分离文件引起的,而随后,表现的突出点就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总结起来,克什米尔并不是印巴两国之间的问题,因为在东部,还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当年的那位勋爵给划到了克什米尔地区。所以,中国其实也在这一地区上有着发言权,只是这么多年来,中国严守住自己的领土,并不与这两个国家争夺而已,以一种低调的态度对待这一争端。所以,矛盾的核心就到了印巴两国身上。

    在印巴两国分治的时候,克什米尔的统治阶层是占少数的印度教教徒,而主要居民信封的却是伊斯兰教。所以,当时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以及无数次的小型军事冲突,现在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60%的地区,而巴基斯坦控制了40%的地区。犬齿交错的临时停火线,将克什米尔分割成了两块。

    虽然,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都停止了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表现得很克制。毕竟巴基斯坦不是印度的对手,他不愿意因为一个地区的争夺,而导致灭国性的失败。而印度虽然占据着优势,但是真要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那就要彻底的战胜巴基斯坦,而这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也是印度无法承受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双方都忍了下来,和平在两国之间维持了几十年,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却一直没有停顿过。

    早在美国大举反恐旗帜的时候,很多巴基斯坦人就自发的组织起了“克什米尔解放战士”一类的类似于恐怖组织的部队,在克什米尔与印度占领军进行着战斗。当初,巴基斯坦知道无法在战场上战胜印度,所以对这类的活动暗中给予了支持,用巴基斯坦政府军作为这些组织的后盾,打击与削弱着印度军队。其中最出名的一次,无过与1999年,一支克什米尔游击队袭击印度巡逻与运输车队,双方的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最后印度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才肃清了这些游击队员。而当时,也因此差点就导致了两个国家的全面战争!

    在“911事件”之后,美国高举反恐大旗,并且将重点落到了与巴基斯坦接壤的阿富汗身上,同时向巴基斯坦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让其协助美军进行反恐战争。而在全球反恐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军人出身的巴新总统穆沙拉夫降低了对克什米尔游击队的支持。所以,当美国军队进入中亚之后,克什米尔问题曾经一度降温,毕竟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冒出来,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的对象!

    虽然,克什米尔的紧张气氛一度冷却了下来,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冷却,是受到外界强大压力作用的结果,如果美国退出中亚地区的话,那么这样的情况还能够维持下去吗?而且现在美国不但是准备要退出中亚地区了,甚至已经考虑要在南亚制造一点事端的时候,恐怕即使巴基斯坦仍然不想让克什米尔问题影响到他的发展,那也只是一相情愿了。

    现在,让我们将时间向前推一点,看下克什米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5月12日,当中美双方代表还在日内瓦进行和平条约最后阶段的谈判,美国参议院的总统弹劾案已经有点眉目的时候,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行政中心的昌迪加尔的一座清真寺发生了自杀式人体炸弹爆炸事件。爆炸当时,清真寺里有1200多人,正是一周的礼拜时间。当场,就有15人被炸死,100多人被炸伤,其中20多人伤势严重。虽然,事后印度调动了大量的军队与警察维持现场,抢救伤亡人员,并且对所有受伤的伊斯兰教徒进行了妥善安置,印度总理甚至亲自出面,表示将对凶手追查到底,不管是什么人做了这件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这就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