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又打好了信封,将信交了给我:“我明天一早就要动身了。”
我和他握手,道:“再见!”
我和熊逸的第一次会见,就那样结束了。
当然,我和他还有第二次,以及更多的会见,但是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自然不必多说。
我回到了家中,自己想想,也不禁觉得好笑,天下大概再也没有像我那样无事忙的人了,为了一卷莫名其妙的录音带远涉重洋!自然,“莫名其妙”看来根本不成其为我远涉重洋的理由。但是实际上,正是那使我远行,因为我若是知道那卷录音带的来龙去脉,怎提得起远行的兴趣?
第二天下午,我上了飞机。
旅行袋中,带着那卷录音带,在这两天中,我又听了它不知多少次,熟得可以哼出那首“哀歌”。
当我最后几次听那卷录音带的时候,我甚至和着录音带上的声音,一起唱着。
虽然我绝不知道歌词的内容是甚么,但是当我加在那男男女女的声音之中的时候,我的心中,也不禁有一种深切的悲哀。
我心中怀疑,一个以杀人为乐的邪教,在杀了一个人之后,不可能发出如此深刻哀切的歌声!
然而当我怀疑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又不禁自己问自己:在甚么样的情形下,杀了一个人,又会对这个人的死亡,显出如此深切的哀悼?
我当然得不到答案!
我一直在神思恍惚之中,整个旅程,心不在焉,直到我到了目的地,在酒店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带着熊逸的信,去求见邓肯院长时,我才极力使自己镇定下来。
邓肯院长在他宽大的办公室中接见我,看了熊逸的介绍信之后,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立时对我现出极其钦佩的神情,他站起来,热情地和我握手:“或许是由于我个人兴趣的关系,我们院中,收藏最多的,就是东方的物品!”
我忙解释道:“我并不是来参观贵院,我是为了黄博宜的死而来。”
邓肯院长却根本不理会我说甚么,他握住我的手,摇着:“卫先生,既然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请来看看我们的收藏!”
我觉得有点啼笑皆非,但是我想到,要调查黄博宜的事,必须他帮忙,如果现在拒绝他的邀请,那会使我以后事情进行不顺利。
是以我道:“好的,见识一下。”
邓肯兴致勃勃,和我一起走出了他的办公室,走在光线柔和的走廊中,邓肯不住地在说着话,他道:“黄先生是负责东方收藏品的,他真是极其出色的人才,真可惜!”
我赶忙问道:“你对黄先生的了解怎样?”
邓肯又叹了一声:“他?我简直将他当作儿子一样!”
我忙道:“他的生活情形怎样?”
邓肯道:“他是一个古物迷,有一幢很漂亮的房子,就在离博物院十哩外,可是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是睡在博物院中的!”
我抬头看了看,这座博物院,是一座十分宏大、古老的建筑。
凡是那样的建筑,总使人有一股阴森之感,黄博宜敢于一个人在那样的一幢大建物之中过夜,他不是特别胆大,就是一个怪人。
我还想问一些问题,但是邓肯已推开一扇门,那是一间宽大的陈列室,陈列的是中国的铜器,从巨大的鼎,到细小的盘,应有尽有,幸而我对中国的古董,也还有点知识,是以这个“专家”的头衔一时倒也不容易拆穿。邓肯越谈越是兴奋。
参观完了这一间陈列室之后,他又将我带到了陶器的陈列室,在那里,有很多马厂时期的三彩陶,都还十分完整,邓肯指着一只陶瓶:“你看这上面的纹彩,那时,欧洲还在野蛮时代!”
我苦笑了一下:“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是作为现在的中国人,我并不以此为荣,这就像是知耻的破落户,不想夸耀祖先的风光一样,人家进步得那么快,我们却越来越落后!”
邓肯拍着我的肩头:“别难过,小伙子,艺术的光彩是不会湮没的。”
我一件一件地看过去,看到一张巨大的办公桌上有一只细长的长瓶,那瓶的样子很奇特,瓶颈很长,很细,上着黑色的釉,看来光滑可爱,我将那只瓶拿了起来:“这是甚么时代的东西?”
邓肯道:“根据黄先生的推断,这是春秋时代的精美艺术品!”
我顺口问道:“那么,为甚么不将它陈列起来?”
邓肯道:“本来在陈列柜中,但是黄先生却说这只瓶有极高的价值,他专心研究这只瓶,已研究了半年多了,你看它有甚么特色?”
我在拿起这只瓶来的时候,已经觉得瓶的样子很奇特,瓶的黑釉,十分坚实,而且,在釉层上,有着许多极细的纹。
我道:“的确很奇怪,我未曾见过那样的陶瓶。”
邓肯趁机道:“据我所知,黄先生的研究,还没有结果,阁下是不是肯继续他的研究?”
我忙摇手道:“我不能胜任这样专门的工作。”
邓肯道:“卫先生,你太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