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曾国藩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部 黑雨 第二章 整饬两江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家对他的恭贺,耀一耀几十年来寒窗

    苦读、老来遂志的光荣。”

    众人都点头称是。

    万启琛说:“七十八岁应乡试,诚难能可贵,但也还不是最老的。乾隆丙辰科,刘起振

    七十九中乡举,八十入翰苑。嘉庆丙辰科,王严八十六中乡举,未及次年会试便死了。这都

    是士林美谈。”

    赵烈文说:“你说的还不算老。乾隆己未科,广东番禺王健寒九十九岁尚应乡试,握笔

    为文,挥洒自如。翁方纲曾以诗记之。”

    大家都惊诧不已。

    “那末,最小的多大年纪呢?”曾国藩又问。

    “最小的十七岁。”李鸿章答。

    “哦。”曾国藩点点头,说,“据说朱文正公也是十七岁中的乡举,座师阿文勤公夸他

    年虽少,魄力大。”

    万启琛说:“诸位听清了吗?爵相方才用的是‘也是’两个字,这可是个吉兆,小家伙

    今科定然会中举。李中丞,你记得他的名字吗?”

    “他叫陆宇安。”李鸿章说,“因为是敝同邑,所以记得。”

    众人都说:“好,我们都记住了,放榜时注意看,想必这陆宇安今科必中无疑。”

    曾国藩高兴地说:“随便说说的,哪里就算得数!”

    曾国藩记起前几个月决定兴建贡院时,有个李老头子说要带着儿子、孙子、祖孙三代一

    起应试的事,遂问李鸿章:“有父子、祖孙一起来的吗?”

    “有。”李鸿章回答,“父子结伴而来的,有两百多家,祖孙三代来的,也有八家。刚

    才说的鲁光羲,就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的,孙子也有二十多岁了。

    “好!”曾国藩高兴地说:“这真是自古以来少见的场面。

    少荃,你这个监临荣耀得很啦!”

    “这还不都是沾了恩师您的光!”李鸿章开怀大笑,大家也都跟着笑起来。

    正在大家兴致浓厚地闲谈时,一艘华丽的大官船从下游慢慢驶来,船上坐的正是甲子科

    江南乡试正主考官刘昆、副主考官平步青。

    “一路辛苦啦,昆老!”当刘昆刚走出舱门时,曾国藩便带着李鸿章一班人踏过跳板上

    了船,向他问候致意,站在刘昆背后的平步青也笑着接受众人对他的热烈欢迎。

    “中堂以爵相之尊亲来迎接,令老朽何以心安!”

    刘昆功名比曾国藩晚一届,年龄却比曾国藩大几岁,须发雪白透亮,精神很好。那年在

    湖南学政任上,为杀林明光一事,很与曾国藩闹了一阵子。现在曾国藩勋名盖天下,远在刘

    昆之上,且乡试监临是李鸿章,曾国藩完全可以不来迎接。他不记前嫌,降尊纡贵,这的确

    使在官场混了半辈子的刘昆感动。在过跳板的时候,刘昆一定要让曾国藩走在最前面。曾国

    藩高低不肯,说是皇上钦派的主考大人,理应走在前。推推让让一阵子后,刘昆终于拗不

    过,第一个上了跳板。

    曾国藩又要推平步青走第二。平步青虽少年气盛,毕竟不敢僭越,死命不肯。

    刘昆说:“爵相不要再难为他了。虽是皇上钦命,到底是晚辈,我就擅自作个主,让他

    走第三罢!”

    于是,刘昆第一,曾国藩第二,平步青第三、李鸿章第四、乔松年第五,余下的人便依

    次跟在乔松年的后面,走过跳板上了岸,进了张灯挂彩的接官厅。

    接官厅正中临时搭起了一座龙亭。曾国藩率领众人,对着龙亭中的牌位跪请圣安:“敬

    祝皇太后、皇上圣体安康,万岁万万岁!”

    刘昆在一旁恭敬回答:“皇太后、皇上圣体安康,诸位请起。”

    然后大家都依次上了早已备好的大轿。一行二十多座绿蓝呢轿,气势磅礴地将两位主考

    大人护送到旱西门外妙香庵。

    李鸿章的才能再次得到验证。全套洋式陈设,不仅使平步青喜得抓耳挠腮,就连老头子

    刘昆也很满意。下午,丰盛的接风筵席上,吴下名菜使得客人赞不绝口,尤其是菰菜、莼

    羹、四鳃松江鲈鱼脍,更是令满堂叫绝,连曾国藩也觉得味道不错。

    妙香庵大门外插起两块大木牌,每个牌上写着方方正正两个大字:“回避”。除东厢一

    扇耳门外,所有的门上都贴上两条左右交叉的封条,上面赫然盖着“钦命江南乡试正主考”

    紫花大印。刘昆、平步青在妙香庵里安静地休息了两天。

    第三天上午,妙香庵各门上的封条扯了,正主考官刘昆穿朝服乘亮轿、副主考官平步青

    乘普通蓝呢轿出庵,由旱西门进城来。

    亮轿亦名显舆,四周无围幛,里面安放大宝座,蒙上虎皮,左右踏足置木狮,轿竿裹彩

    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