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曾国藩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 野焚 第五章 幕府才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保举有误,请皇上将李元度交部严处,永不录用。

    曾国藩由此想起李鸿章为李元度说情之事。为失地将领说情固然不对,但李鸿章离开祁

    门一年多来,袁甲三、胜保,德兴阿、王有龄等人多次邀请他,许以重保,李鸿章都不为之

    动心,宁愿在江西赋闲,宛如那年在建昌旅馆候见时一样。

    与李元度的见异思迁比起来,李鸿章的一片忠心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何况其才其谊又都

    在李元度之上!曾国藩想到这里,立即派彭寿颐带着他的亲笔信,前去饶州府接李鸿章来安

    庆。

    李鸿章来了。他对恩师的认识,比恩师对他的认识还要深一层。他知道,恩师虽以理学

    名臣誉满朝野,但决不是一个迂腐的理学先生,既深谙历代权臣的用人之术,又有自己一套

    识别、考察、培育、驾驭、笼络人才的办法,被训斥而改换门庭的人会令其恨之入骨,相

    反,疏远之后仍忠心不改的人,则会获其加倍的重用。曾国藩的这一手,果然被李鸿章看准

    了。年家子、受业生,再加上精明、才情和忠心,使李鸿章重入曾国藩幕后,受到了这位权

    绾四省的恩师的格外垂青。

    这时,陈玉成受苗沛霖之骗,死于胜保之手,而李秀成以苏福省为基地建设第二个小天

    堂的事业,则达到鼎盛时期。

    整个苏南,除冯子材驻扎的镇江城及上海一隅之地外,全部上地都在李秀成手里。李秀

    成注意发展经济,实行轻税制度,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作歌称赞:“毛竹笋,两头

    黄,农民领袖李忠王,地主见他像阎王,农民见他赛过亲娘。”苏州、常州市民纷纷建牌

    坊,表达他们对忠王的崇敬。李秀成又在江西铅山收容了从西征路上撤退回来的石达开部将

    童容海、朱衣点等二十万人,军势益发壮大,随即一举攻克杭州,王有龄被迫自杀。太平军

    在苏南、浙江一带如火如荼的声势,使上海日夜处在惊惶之中。

    上海是中国第一富庶之城,每月仅厘金、捐输的收人就达六十万两银子,外国人麇集此

    地,以何桂清、薛焕为首的江浙逃亡官吏和以钱鼎铭为首的江浙逃亡士绅也都聚集在这里。

    洋人和官府都组织了武装力量,试图阻挡太平军向上海进攻,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人华尔指

    挥、全用洋枪洋炮武装的中外混合军——常胜军。但毕竟力量不足,于是公推钱鼎铭前往安

    庆,请曾国藩速派湘军来上海。

    饷银极缺的曾国藩,绝对不能眼看上海落入太平军之手,他派人火速赶到荷叶塘,要正

    在家休养的九弟担负这个任务。

    曾国荃不答应。他的眼睛盯着江宁城。攻下安庆后,曾国荃认为自己既有攻城的本事,

    又是天下第一福将,打江宁非他莫属。这一点,曾国藩也有同感,见他不去,也就不勉强了。

    九弟不去,再派谁去呢?曾国藩将手下带兵的将领一一掂了掂:李续宜是个病夫,鲍超

    是个莽夫,都不能担此重任;张运兰、萧启江均非大将之才;贞干不能独当一面;至于多隆

    阿、韦俊,从来就不能算是心腹,这样的大事,岂能放心让他们去干;彭玉麟、杨载福固然

    适宜,但既然要成全老九的天下第一功,岂能又折他的水师辅翼!

    一连几天,曾国藩为之寝食不安。这天吃完晚饭,他有意走出城外,远一点去散步。时

    已深秋,草木凋零,安庆城外一片萧条。曾国藩触景生情,脑子里浮起了宋玉悲秋的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蓦

    地,他想起自己投笔从戎,已历八九年了。这些年来,朝廷耗资数万万两银子,调集近百万

    军队,从广西打到江苏,而长毛却总不能扑灭,反而闹得更红火起来。天心何时才能厌乱,

    百姓何时才得安宁呢?而自己未老先衰,湘军暮气已生,有生之年还能重睹太平吗?一时

    间,曾国藩心乱如麻,忧沮悲伤不能自已。他干脆拣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歇息,荆七在

    一旁站着侍候。

    曾国藩眯起老花眼睛,向四周无目的地张望。远远地看见两匹快马扬着灰尘,从西边山

    坡边奔来,一溜烟进了城门,后面有三条狂跑乱叫的黑狗在追赶。曾国藩对马上骑手的剽悍

    艳羡不已。

    “荆七,骑马的人是谁,你看清楚了吗?”

    “好像是李观察和他的弟弟昭庆,可能是从西山打猎回来。”刚才那两人的骑术,也引

    起了王荆七的注意,他一直目送着他们进城。

    “噢!”曾国藩轻轻地应着。是的,前天李昭庆来安庆,李鸿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