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曾国藩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 血祭 第八章 田镇大捷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到石壁边,果然见岩石赭红,竟是名符其实的赤壁。赤壁边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磴。

    三人拾级而上,来到赤壁顶上。曾国藩站在山顶,看眼底下正是“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

    起千堆雪”的壮观,江风吹来,颇有点飘飘欲仙的味道。山上有一座苏仙观,观里有一尊东

    坡泥塑像。那像塑得呆板臃肿,全无一点苏仙的风骨,倒是四壁青石上刻的《前赤壁赋》,

    笔迹飘逸潇洒,值得一看。观里的道士极言这是按苏东坡的手迹刻的,曾国藩和彭玉麟看后

    微微一笑。

    曾国藩对玉麟说:“今日游赤壁,我倒想起东坡谪居黄州时所写的一首猪肉诗,道是: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

    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玉麟笑着说:“看来烧东坡肉的诀窍在火候了。素日吃别人家做的东坡肉,名虽美,味

    都不佳,原来是没有读过这首诗,不懂得‘慢着火,少着水’的奥妙。”

    曾国藩也笑着说:“除火候掌握不好外,还有肉不好。东坡肉硬要用黄州的猪肉才烧得

    好,如同杏花村的酒,只有用当地的水才行。可惜我们这次没有口福了。”

    玉麟说:“东坡是天才,诗文字画,自是当时之冠。不过天才也有小失,他的那篇《石

    钟山记》,说石钟山是因水击石窍,涵澹澎湃,类似钟声,其实不然。”

    “足下何以知其不然?”

    “我幼读东坡此文,便觉可疑。水击石窍,岂独彭蠡之石钟山?吾家乡多见之。那年我

    路过湖口,特地去看了一下,才解开这个疑点。原来此山之名,井非拟声而得,实乃以形而

    得。那座山,远远地看去,恰如一座石刻的大钟。”

    “雪琴,你可以写一篇辨石钟山的文章,跟东坡唱一唱对台戏。”曾国藩笑道。

    “平定发逆后,我是要把这件事记下来,那时再求涤丈给我修改。”二人都一齐笑起

    来。正说得高兴,前面走来一人,对着曾国藩深深一鞠躬,说:“侍郎大人别来无慈。”

    曾国藩被弄得莫名其妙,那人抬起头来,荆七惊奇地叫道:“你不就是杨相公吗?怎么

    到这里来了?”

    曾国藩也感到奇怪,说:“真的是杨国栋!你这几年可好?”

    杨国栋答:“说来话长,寒舍离此不远。今日天赐能与侍郎大人在此幸会,真令国栋做

    梦都没有想到。就请侍郎大人和这位大人——”

    “这位是彭统领彭玉麟。”曾国藩介绍。

    “啊,久仰久仰!就请侍郎大人和彭统领及七哥一起到舍下一叙。”

    荆七说:“杨相公,你那年不辞而别,后来又伪造大人家的古玩去卖,害得大人白白丢

    了八百两银子。”

    杨国栋大惊:“有这样的事?如此,则罪孽深重,容国栋今夜慢慢向大人说清。”

    杨国栋是什么人,王荆七为何说他害得曾国藩白白丢了八百两银子?事情发生在五年

    前。

    一天上午,曾国藩正在求缺斋用功,王荆七领来一个衣着寒伧的穷书生,说:“大人,

    这位杨国栋先生一定要拜见您,我说了好多话都不能拦住。”

    曾国藩放下手中的《韩文公集》,用他目光深邃的三角眼将来人打量一下,只见此人三

    十余岁,长条脸,两眼乌亮有神,从脸色和衣衫来看,是个处于困厄中的潦倒者。曾国藩对

    来访的读书人,一律予以谦恭热情的接待,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

    实学,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今日鱼虾,明日蛟龙,是常见的事。何况眼前这位杨国栋那双黑

    亮的眼睛,分明表示他是个聪明灵秀的人。曾国藩一点不摆侍郎的架子,站起身来,客气地

    招呼杨国栋坐下,并要荆七泡一碗好茶来。曾国藩微笑问:“足下是哪里人?找鄙人有何

    事?”

    杨国栋说:“晚生乃湖南桃源人。”

    “足下是桃源人,为何无一点桃源口音?”曾国藩感到奇怪。

    “大人,晚生生在桃源,七岁时跟随父母到了浙江金华,一直到二十岁上下才出来游学

    求师,故现在没有一点桃源口音了。”杨国栋在曾国藩的面前,神态自若,全无一点寻常士

    子忸怩胆怯的模样,使曾国藩对他颇有好感。

    “足下是到京师来游学的吗?”

    “晚生此番到京师,是特来谒见大人的。闻得大人乃当今理学名臣,天下士人都愿一识

    荆州。国栋此来,不求富贵,只求大人收留我做个学生,早晚得听大人咳唾。”

    曾国藩摸着胡须,微微一笑:“足下读先贤之书,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