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色舞地抢着说。

    “好,我赞成劈兰,”琴难得看见觉新有这样的兴致,心里也高兴,就接口说。“顶多

    的出一块钱。四妹人小,不算她。”

    “好极了,我第一个赞成!”觉民在旁边拍手叫起来。

    “也好,我有笔有纸,”觉新看见大家都这样主张,也就没有异议,便从怀里摸出一管

    自来水笔和一本记事册,从记事册里撕下一页纸,一面把眼光在众人的脸上一扫,问道:

    “哪个来画?”

    “我来,”淑华一口答应下来,就伸手接了纸笔,嚷着:

    “你们都掉转身子,不许偷看。”她埋头在纸上画了一会儿,画好了用手蒙住下半截,

    叫众人来挑。结果是觉新挑到了“白吃”。

    “不行,大哥又占了便宜。我们重来过!”淑华不肯承认,笑着嚷了起来。

    “没有这种事情,这回又不是我舞弊,”觉新带笑地反驳道。

    “三妹,就饶了他这回罢。时间不早了,也应该早些去准备才是,”淑英调解道。

    “二姐,你总爱做好人。”淑华抱怨地说。她又想出了新的主意:“那么就让大哥出去

    叫人办,钱由他一个人先垫出来。”

    “好,这倒没有什么不可以。我就去。垫出钱难道还怕你们赖账不肯还!”觉新爽快地

    答应下来。“我去叫何嫂做菜,等一会儿在水阁里吃。”说罢,他不等别人发表意见,就兴

    致勃勃地走出了亭子。

    “自从嫂嫂死了以后,大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淑英指着觉新的背影,低声对

    琴说。

    “所以我们应该陪他痛快地玩一天,”觉民在旁边助兴地接了一句。

    “而且像这样的聚会,以后恐怕也难再有了,”淑英说,声音依旧很低,却带了一点凄

    凉的味道。

    琴诧异地看了她一眼,用责怪的口气与柔和的声音对她说:“你今天为何总说扫兴的

    话?我们都在一个城里,要聚会也并不难。”

    淑英也觉得不应该说那样的话,就低下头不作声了。她让琴跟觉民谈话,自己却拿了觉

    新先前带来的洞箫,走到窗前,倚着栏杆对着开始张开夜幕的水面吹起了《悲秋》的调子。

    水面平静得连一点波纹也看不见,桥亭的影子已经模糊了。箫声像被咽住的哀泣轻轻地掠过

    水面,缓缓地跟着水转了弯流到远处去了。夜色愈过愈浓,亭于里显得阴暗起来。水上淡淡

    地现出一点月光。

    “三姐,点灯罢,”淑贞害怕地央求淑华道。淑华正在听琴讲话,就顺手推觉民的膀子

    说:“二哥,你去点罢。”觉民并不推辞,便走到右面角上一张条桌前面,拿过两盏明角

    灯,取下罩子,又从抽屉里取出火柴,擦燃了,去点灯架上的蜡烛,把两盏灯都点燃了。他

    一只手拿一盏,把它们放在大理石方桌上面。烛光就在屋里摇晃起来。他忽然注意到淑英还

    独自倚着栏杆吹箫,就拿起那管笛子,走到她背后,轻轻地拍一下她的肩头,说:“二妹,

    你不是不爱吹箫吗?”

    淑英一面吹箫,一面掉过头抬起眼睛看他。他把笛子向她递过去,一边说:“箫声太凄

    凉,你还是吹笛子罢。”

    淑英放下一只手,把箫一横,却不去接笛子,只略略摇摇头,低声说:“我现在倒喜欢

    吹箫。”“你变得多了,”觉民借着明角灯的烛光把淑英的一对清明的凤眼看了半晌,感动

    地说了这句话。

    淑英淡淡地一笑,埋下眼睛,若无其事地答道:“我自己倒不觉得。”

    “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这大半年来你的确变多了,”觉民充满了友爱关心地说。

    淑英迟疑了一下才低声答道:“也许是的,不过这不要紧。”

    觉民还没有开口,琴就在他背后接口说道:“你不能说不要紧。”琴马上走到淑英身

    边,抓起她的一只手来紧紧地握着,用同情的眼光看她,然后鼓舞地说:“二妹,你是聪明

    人,你不要焦心你的前途,你跟大表哥不同。”

    “大哥这一年来瘦得多了,”淑英不回答琴的话,却伤感地自语道。

    “那是自然的事情。但是你跟他不同,”觉民声音坚定地安慰她。

    淑英感激地看了觉民一眼,又掉过脸去看琴。她微微地点头,轻声地接连说:“我晓

    得,我晓得。”过后就开颜一笑,提高声音说:“不要谈这些事情了。二哥,你把笛子拿给

    琴姐吹。我吹箫。你和三妹、四妹来唱歌。”

    “好,那么就唱《苏武牧羊》,”淑华抢着说了。

    琴从觉民的手里接过了笛子,横在嘴边吹起来,淑英也和着吹起了箫。箫的如泣如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