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国统区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升官图》等戏剧作品
民收十万元粉刷墙壁,“表示廉洁坦白”;秘书长挖空心思,弄虚作假,把县城伪装成“建设第一”。“仪表非凡”、大讲“廉洁”、“简朴”的省长来到这个县,搜刮贪脏手腕远远高于诸局长。他“头痛”要用金条熏烟做“药”,“左边头痛,一根金条就够;右边痛,要两根;前脑痛,三根;后脑痛,四根;最厉害的是左右前后都痛,那要五根才行”,而且“要五十两一根足赤金子”,“第二次如果再痛起来可要换新的才行”(注:《升官图》,群益出版社1946年版,第100页)。省长收到了足够的金条,又免费得到一个太太,于是宣布视察完毕,一切太平,枪毙了从壮丁中逃回来的真知县,提拔假知县为道尹,财政局长升为知县,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皆大欢喜。但在省长、知县合并举行婚礼时,怒吼的群众把他们一个个抓走。两个强盗从梦中惊醒。剧中的升官图,表演的是梦境,但表现的却是现实,情节近于荒诞,反映的却是真实,可以说是梦境和现实、荒诞和真实的统一,构成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剧作者通过这个戏告诉人们,在反动统治下官即是匪,匪即是官,官僚统治者的梦不管多么美妙,但终究不可能长久。剧本在喜剧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丑角戏吸取了经验,大胆而又合理地运用夸张这一艺术手段,在波澜起伏的情节发展中,展现反面人物腐朽的灵魂,达到“假中有真”的戏剧效果,把“五四”以来的讽刺喜剧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了话剧在广大观众中的威望。
继陈白尘的《升官图》之后,吴祖光的《捉鬼传》、《嫦娥奔月》(演出时改为《嫦娥》)又在剧坛上出现,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观众和读者。《升官图》一剧把现实转化为梦境,《捉鬼传》、《嫦娥奔月》则借用传说、神话中的鬼和神的世界来影射现实。三幕讽刺喜剧《捉鬼传》,利用民间传说中钟馗捉鬼的故事,渗入现实内容,借剧中虚构人物的言行,揭露和讽刺国民党统治下举目可见的丑恶现实,既趣味盎然,又发人深思。钟馗原是一千多年前唐代“终南山一个秀士”,中了头名状元后皇帝召见,但皇帝嫌他相貌丑陋不录用。钟馗气愤异常,“大闹金殿”,“头撞金柱而亡”。他会见阎王表明决心,“要斩魔捉鬼,扫荡乾坤,落一个清白世界”。被封为“捉鬼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于是,他带领随从到人间捉了牛魔王等鬼怪,以为大功告成,痛饮后醉倒成为化石。一千多年后钟馗被鬼闹醒,发现遍地是鬼,捉不胜捉,只好败退。剧中对国民党勾结美帝欺压中国人民,抓壮丁,打内战,以及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等种种倒行逆施,无情地加以揭露和讽刺。例如,剧中有钟馗与京兆尹、牛魔王、易根毛的对话:
钟(对京兆尹)你不是那被纱帽压死的京兆尹么?
尹是的,好在如今作官不要纱帽了。
钟要什么呢?
尹要条子,要洋房,要汽车。
……
钟(对牛魔王)你不是那良心丧尽的牛魔王么?
牛是我。
钟良心还在吗?
牛有良心的都失踪的失踪,落水的落水,作炮灰的作炮灰,(大吼)我要良心作什么?我要良心作什么?
钟(对易根毛)你就是那一毛不拔的易根毛么?
易我现在是易总长,主管财政。
钟还那么一毛不拔么?
易作风略改。
钟如何改法?
易主管财政,无非是弄几个钱。如今发明了用钞票,只要印钞机转几转,不是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么?(注:《捉鬼传》,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44—145页)
这段对话很简练,但概括的现实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勾画出反动官僚集团的穷凶极恶和贪得无厌。剧中为非作歹的“鬼”正是现实中那些残害人民的“人”。作者说:“我该感谢的是我这个宝贝国家,这个社会,和我们的可憎恶的生活。不有那样的长官,那样的将军,那样的霸者,哪里会产生出我的《捉鬼传》中的众家英雄?”(注:《捉鬼传·跋》)剧本写到钟馗并没有把鬼捉尽,受欺凌的穷鬼、店小二、店老板依然没有扬眉吐气,既符合当时的现实,又含有剧作者的深意,希望被压迫的人们“加倍的反抗才有生路”(注:《捉鬼传·跋》)。
三幕神话剧《嫦娥奔月》,采用嫦娥奔月的神话,赋以现实斗争的内容。作者说:“‘射日’是抗暴的象征,而‘奔月’是争自由的象征;这其中的经过,又是多么适当地足以代表进步与反动的斗争,一部世界史没有超逾这个范围。”(注:《嫦娥奔月·序》)剧中写到后羿射日为人民除了害,但他登上皇帝宝座后转变为大独裁者,强娶民间女子嫦娥为皇后。嫦娥不满于被幽禁的生活,偷吃仙草飞进月宫。逢蒙和吴刚各自代表进步力量和反动力量,嫦娥的父母及三个姊姊,以及受灾与饥饿的人们“代表千载以还,善良的,无辜的,能忍耐亦终能反抗的广大的人民。”(注:《嫦娥奔月·序》)剧本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