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现代文学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巴金、老舍、曹禺 第二节: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闷,以及一些下层市民的坚强不屈的意志。有的人逃出北平参加抗日行列,也有的在城里坚持抗日宣传工作。故事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包括他们居住的那条小胡同中的各种人物,来展开错综复杂的画面和情节。老舍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书中对那些富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寄予了崇敬和同情,而对那些汉奸败类的嘴脸则给以厌恶的谑画。在开始写作这部作品时,老舍曾经表示:“设计写此书时,颇有雄心。可是执行起来,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都有痛苦,我不敢保险能把它写完。”(注:《〈四世同堂〉序》)综观全书,骨架虽大,结构却很匀称;人物的对话也能传神,是画出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一个大致轮廓的;许多关于北平风土人情和街头巷尾生活场景的描绘,都写得鲜明生动、富有光彩。由于作家远离被敌人占领的故土,怀着很深的乡思展开这样的渲染,在回忆里复活起来的这些画面,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因此也就更能激起人们的民族情感。但背景限于北平城内,而且以一家为中心,对于人民群众坚持奋斗方面就写得不够,减少了作品的鼓舞力量。单纯歌颂民族气节,又不免流于抽象。老舍没有经历小说所描绘的实际生活,主要依靠第二手材料,因而不能不影响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但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老舍积极参加了抗日爱国斗争与民主运动,和革命作家有密切的交往,原先对于革命的那种怀疑保留的态度也逐渐改变;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沦陷区人民的深重苦难,却是色彩明朗,调子也并不低沉。显示出他的思想和创作新的进展。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