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生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回 奉诏书画成大士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之才,如此之貌,自然要拿腔做调,自贵自尊了。这也怪不得。

    娘娘时下好生欢,斜对珠帘向外观。太后坐中心大悦,一回头,就呼内侍快传言。

    啊,内侍们传谕昭容知道:着郦丞相平身免礼,赐坐帘前。

    一声吩咐应哄然,廊下昭容接口传。郦相谢恩忙退步,整了整,紫罗袍袖坐西边。声寂寂,貌严严,象简斜横候圣宣。一道御茶吞过了,只听得,上官太后自开言。

    啊!郦丞相,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呀,本太后是刻刻存念的。

    闻得贤卿体欠强,十天假满进朝纲。皆因国事辛勤苦,累你们,尽心劳力为帝皇。

    咳!如今是痊愈了,可喜可喜。

    相召贤卿一件情,本太后,欲描送子一观音。久闻相国精于画,必然能,极尽工夫极尽神。倒不消,要用丹青图好看;竟只用,挥毫水墨仿天真。怀抱子,足登云,不必莲台紫竹林。

    啊,郦丞相,为什么要这等画呢?我不过盼个皇孙。

    目下年华已暮衰,惟望膝下抱孙孩。官家子媳偏迟晚,所幸者,皇后中宫怀了胎。画位白衣灵大士,取一个,吉祥佳兆送孙来。

    啊,郦丞相,所以不消得那白鹦鹉紫竹林的点缀呢,只要他一个清秀的小娃儿便了。

    十九观音得道时,本太后,拈香秉烛要敬之。贤卿你可依言画,不用把,脂粉调和另费思。

    啊,宫官过来,把这幅粉白绫子与郦相。你引他到本太后纳凉的所在,明月池中清风阁上,画完了观音大士,我再着人相送。宫娥:领旨。

    太后娘娘吩咐完,内官应话不迟延。擎白绢,出珠帘,就请明堂往阁间。郦相正思推托句,已听得,里边宫女一声传。

    咳!保和丞相听者:太后驾已进寝宫了。你可不必行礼,不必拜辞,就此往水阁中去描大士。

    明堂一听大惊呆,没奈何,倒退朝靴退下阶。顷刻愁从眉上起,登时惧向胆中来。私忖度,自疑猜,暗暗心中叫怪哉。

    呀,怪哉!奇极了!我望入帘中,隐隐的皇太后还坐于位上,怎么说已进寝宫去了,不许我回奏一言?

    这倒真真事可疑,不知就里有何机?幸亏水墨还容易,我只好,早画观音早脱离。郦相暗思无可奈,就随着,奉差内监入仙居。

    话说那位皇太后是最爱清凉畏炎热的,一到了三伏之期,就每常要园亭避暑。久已天子依随母意,就在那万寿宫近边左右,开了一个明月池,明月池中造了一座清风阁。

    那阁犹如一画船,两头伏宝石栏杆。周回临水消烦暑,前后开窗绝午炎。又是那,翠幕遮阴墙外柳;又是那,红衣含露满池莲。真妙景,最佳观,太后乘凉意乐然。当下明堂行到了,内侍们,向前一指就开言。

    啊,郦相爷,你看那清风阁就是太后娘娘纳凉的,可有些好景致么?

    郦相闻听一举眸,果然那,皇宫佳景赛瀛洲。红馥馥,莲袍映岸香初袭;碧澄澄,水影连天静不流。上边是,杰阁风消三伏暑;下边是,平池月满一轮秋。遥望处,绿杨阴里遮朱槛;近边是,青草丛中见白鸥。好景无边真美丽,上了那,长桥一道出池头。

    话说郦丞相且观且走,已随着那众内侍进了清风阁中。那头一间是没有什么铺设的,只不过雕梁画栋而已,气象繁华,石榻云屏,风光清影。

    一临第二若中舱,那里边,摆设真真不比常。云母榻安傍首侧,水晶屏隔里间房。书幌外,连阴柳树遥分影;胆瓶中,并蒂荷花远散香。烟袅袅,金兽小陈青玉案;亮堂堂,朱楹大敞碧纱窗。真正是,瑶台月殿韶光丽;真正是,水府龙宫夏日凉。郦相一观心大快,众内监,齐齐站立候明堂。

    啊,郦大人,你就在这边窗下坐吧,甚是凉爽,又极亮明。俺们替你展开绢,磨起墨来。

    内监言完碌碌然,你顽我耍笑声喧。移玉砚,滴香泉,白绢铺开压住边。拉过一张金角椅,叫了声,保和丞相坐中间。少年元宰临书案,随即就,遣退身边众内臣。

    啊,内监们,尔等到外面顽顽去吧,好待我心静些儿。

    一众宫官答应高,丢下了,保和丞相把画描。有的去,莲花池内寻菱;有的去,芳草堤边折柳条。一个个,嬉耍喧哗乘意兴;一个个,高歌低唱乐心苗。明堂独坐清风阁,遣退了,大众宫官静静描。

    话说郦丞相打发了众人出去,随即调开墨水,运动神毫,用天机巧到之功,落文采风流之手,慢慢地把观音大士的圣像,就摩揣描写出来。

    少年元宰坐临窗,展绢提毫润墨香。净沉沉,玉案斜侵花气满;清冷冷,纱窗直透水风凉。雕槛外,千枝绿柳遮阴暗;百~万#^^小!说下,一色红莲拂面香。真个是,上是幽清烦暑绝;真个是,仙居雅洁俗缘忘。保和丞相心欢悦,提着笔,一一描来一一妆。先画了,云内慈悲灵大士;后画个,怀中襁褓小儿郎。又添上,善才龙女随身立;又添了,宝盖长幡引道行。不用那,莲座海潮粗点缀;不用那,竹林鹦鹉但铺张。辰初起手刚交未,这明堂,一幅观音已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