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十八众亲友趋炎附势锦上添花
当年,项羽攻占咸阳,有人劝他定都关中,利用地利天险,控制天下,可他烧杀抢掠,弄得咸阳生灵涂炭、景象残破,就想退回徐州老家,不接受其正确意见,此人心中恼恨,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说后,把此人扔锅里煮了。
沐猴而冠,这句成语的意思是“猕猴带上帽子装人”,如今西门庆也带上了官帽,不过我仍然认识他。
他还是那个猴子。
如今这只猴子带的是一只什么样的官帽呢?
这只官帽叫“列衔金吾卫衣左所副千户、山东等处提刑所理刑”。
魏子云先生认为“金吾卫衣左所副千户”是作者集合宋、明两朝官职创造出来的一个武职名目,笔者也查阅一些资料,没有
找到与之对应的官职。笔者推断,也并不一定是作者不知官制,而是一种曲笔,毕竟在封建政治下,写本朝本代的事儿有巨大的政治风险,这也是“以宋喻明”的原因所在。
中国的“文字狱”历来惊世骇俗。
“金吾卫衣”应该是指“锦衣卫”,而卫、所是明朝的军制单位。按照《明史@兵志》记载,带领五千兵的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因为锦衣卫本身就是军队,只不过他们一般不去冲锋陷阵,而是充当皇帝的秘密警察,朝廷的鹰犬。
副千户就应该是级别不低的军职。
当然西门庆不是担任军职,而是享受这样的级别,他实际是提刑所的理刑。他应该是拥有锦衣卫的军衔,而处理地方政务。那么提刑又是什么呢?提刑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主管地方司法、刑狱等事。西门的官职就应该是相当于提刑所长官,职衔是副千户。
后来他又升任正千户,看来,副千户和正千户还是有级别差异的。
但现在夏提刑应该是正手,而西门庆应该是副手,不过西门庆这个副手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官场上,政府背景只不过是他牟利的
工具和手段。所以他和夏提刑从政的目的区别很大。他是以官养商,那个是职业政客。
第二只猴子吴典恩的职务是驿丞,也就是政府招待所所长。
第三只猴子来保是郓王府校尉。郓王是宋徽宗的第三子叫赵楷,校尉是锦衣卫所属的卫士。郓王府不在山东,而来保也一直没
到郓王府上班,他始终是给西门庆跑生意,他的职位也应该是一种荣誉称号,或者根本就是作者的虚构。
我们通过《金瓶梅》了解一下明朝的历史,但我们毕竟不是考古,而《金瓶梅》毕竟不是历史书,不是《明史》。作为小说,
就肯定要虚构,要有想象力,要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要总是言必有据,一切都要靠证据说话,那是史学研究或者科学论证。
好多人就不理解这里的区别,总是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混为一谈,要么用《三国志》审视《三国演义》,处处挑错,要么用《三国演义》代替《三国志》,以为这就是历史的真面目。
其实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联系,又互相独立,要辩证来看。
我所解释的官职名称未必准确,大家也不必过于较真儿,因为我们都不是专业研究者,况且作者写下的东西也未必都是正确的,相信铅字就是真理,那是最大的唯心主义。尽信书不如无书也!
我们既要深入细致,又要不求甚解,何时心细如发,何时注意大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金瓶梅》大义之所在不在这里,读书之精髓也不在这里。笔者如果不是为了写作,根本不会花大量时间来考证这些,也希
望读者能把注意力转移。了解这些背景只不过是我们研究和理解《金瓶梅》的手段和工具而已,不是终极目的。
只是因为这个官职是西门庆拥有的,我们必须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原著而已。我们要容许作者犯错,就像您本身
也并非尽善尽美一样。
通过这个分析,只是为了让读者有种对比和反差,就是说,一个黑老大,一个奸商,如今掌管司法和刑侦工作,一个恶霸,一个
淫棍,需要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大家就会知道该有怎样的讽刺效果了吧!
黑暗政治和黑金政治的可恶,就在这个职位的授予上。
西门庆先是生子,然后加官。当李瓶儿生了官哥儿,洗三(婴儿出生的第三天,由接生婆给洗澡,亲友送礼庆贺叫洗三。)完毕,西门庆马上又官禄临门,平白做了千户之职,哪个不来趋附?送礼庆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常言道: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正是:时来顽铁有光辉,运退真金无颜色。
贾元春临幸大观园,贾府如同热火烹油,“热”到了极致。如今西门庆也生子加官,虽无贾府的贵族气派,不过对于西门庆来说,这已经是走了狗屎运,进入人生新阶段了。张竹坡说《金瓶梅》是冷热之书,如今的西门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