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富有远见的评判。就好像贾宝玉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那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一样,不仅表现晴雯的凄苦,更是黛玉的命运。如今的潘金莲哪里想得到宋惠莲的结局恰恰是她个人命运的映照。
同样是这只绣花鞋,又在“不喜欢背后嚼舌根子”的孟玉楼之嘴下,成为潘、吴矛盾加深的工具。如今的潘金莲,已经不是刚刚进府时立足未稳的她了,而是靠着一身横练金钟罩的床上硬功取得了淫棍的信任,成了妲己。在几次局部战争和这次的全面战争中,她狐假虎威,操控了时局的变化,由此一来,不可一世的骄纵开始显露无遗。从上次“宋惠莲事件”中,吴月娘对潘金莲不依不饶、唯恐天下不乱的本性就满腹怨言,最近这次,她一眼就看出金莲打秋菊,唆打小铁棍儿,都是在遮羞,在转移西门庆的斗争视线,这是月娘难得的明智。由此,潘、吴二人也越来越势同水火。
这就是《金瓶梅》、《红楼梦》之类小说的特色,往往就因一件小事,产生轩然大波。比如在《红楼梦》中,一包茯苓霜也曾经弄得贾府鸡犬不宁。其实我刚开始不喜欢这类的小说,没有金戈铁马、运筹帷幄,太没意思,不过后来感觉,这里有现实的生活。我们读书、生活,恐怕真要具体而微,善于以小见大、举一反三。这也是看《金瓶梅》需要掌握的方法之一。
如果我们不看这些,《金瓶梅》真就是黄书。第二十七回的“潘金莲大闹葡萄架”和第二十九回的“潘金莲兰汤邀午战”,确实上档次,够刺激。如果您“左手《金瓶梅》,右手小鸡鸡”,那是您的自由,不过您最好别四处宣扬《金瓶梅》仅此而已。您确实调查了,不过调查之后也未必有发言权,因为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笔者以前提过,《金瓶梅》如果仅仅是淫书,不用写靠近百万字,只需两万字左右就可。当然不排除原作者的阴暗心理在作怪,也不排除我们这些评论者为虎作伥、故意拔高书中性描写的因素存在,不过,我还是要说,能读到《金瓶梅》这样的奇书是我一生之荣幸。
我也相信各位读者之智慧,足以透过缭绕的迷雾,一窥庐山真面。此为中国文化之幸事!
再故意拔高一次,甚至可能是民族之幸事!如果说酒色财气全部避免,那我们就都是圣人,等到那一天来到,恐怕宇宙就要毁灭了,但略微引以为戒,就会避免许多的争吵、争斗和不稳定因素。中国的社会教育起步太晚,“民智未开”这句话不但是中华民国的问题,更是当今的问题,相对于一个感性大于理性、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的民族来说,尽量避免主观主义和培养成熟的批判意识,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依然是那句话,没有家庭的民主,就不会有社会的民主。而社会之事,恐怕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了,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这张网下痛苦挣扎,没有众人的努力,恐怕个个都会成为受害者。你无处逃遁,哪怕你逃往天涯海角。
这篇文章是二十八、二十九回的合篇。省略了“吴神仙冰鉴定终身”一节和“潘金莲兰汤邀午战”一节,前一节留待后文统一讲述,并与《红楼梦》第五回做简单比较(两部书都是用一回的隐喻揭示主人公的命运,如果二者真有关系的话,《红楼梦》应该是学生。如果《金瓶梅》也只有八十回,恐怕根据对二十九回的推断,续书者也要不计其数了。),后一节与“大闹葡萄架”有雷同之处,就基本省略了。
只提“兰汤邀午战”中的三个信息:一是“(西门庆)转过角门来到金莲房中。看见妇人睡在正面一张新买的螺钿床上。原是因李瓶儿房中安着一张螺钿敞厅床,妇人旋教西门庆使了六十两银子,替她也买了这一张螺钿有栏干的床(一般潘金莲要物时,都含争宠之心,和宋惠莲等人一味占小便宜不同。)。”二是“原来妇人因前日西门庆在翡翠轩夸奖李瓶儿身上白净,就暗暗将茉莉花蕊儿搅酥油定粉,把身上都搽遍了,搽的白腻光滑,异香可爱,欲夺其宠”。三是“妇人道:‘怪货,只顾端详甚么?奴的身上黑,不似李瓶儿的身上白就是了。她怀着孩子,你便轻怜痛惜,俺们是拾的,由着这等掇弄’。”
这都是“潘、李斗智”的重要信号。
这一篇文章我偷懒了。原文较为简单,所以就节选了几段,对原文基本没有改动,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原滋原味。以前引用原文时,因为其口话过于拗口,兼且涉及的文化点过多,笔者做了大型的内科手术。再者,保留这些内容对连接前后文还用处颇大。如果本文要是给专业研究者看,基本不用如此兼顾原文,然而,我的读者大都是没有看过原著的,只好如此,不是在凑字数。不过三十回之后,基本就不用如此兼顾原文了,因为我们的基础已经打好,可以搞些亭台楼阁、上层建筑了。
希望读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