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人物画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回 义士充配孟州道 妻妾玩赏芙蓉亭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奠亡兄,见他嫂子孝服未满,擅自嫁人,心中不快。当天,武松在狮子街的王鸾酒楼,巧遇李外传,向他索讨三百文欠款,可李外传不给。武松家事不顺,喝酒买醉,又见李外传赖账不还,一时意气用事,双方揪打踢撞,而后,李外传伤重身死(如果武松真要是这样杀的人,他基本就是扰乱治安地痞了。后文还会提到他,和《水浒传》的形象大相径庭。我们不但不要混淆历史真实与艺术形象的区别,就像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历史悲剧一样,也不要混淆两种艺术形象的区别,就像两个“武松”,一个是《水浒传》中的主角,一个是《金瓶梅》中的配角,因为社会客观环境和创作目的不同,肯定要有很大差别。我们不要总是带着定式思维去看待人和事,包括艺术鉴赏。),地方保甲及时控制了现场,有歌女牛氏、包氏和酒保王鸾作证。武松斗殴杀人,罪责难逃,其他人等一概无罪。恳请施行。政和三年八月,知县李达天、县丞乐和安、主簿华荷禄、典史夏恭基、司吏钱劳。”

    陈文昭看完了公文,把武松叫到面前,问道:“你为何要打死这李外传?”武松一个劲儿地朝上磕头(这种形象都是小人物形象,《金瓶梅》中的武松硬气不起来。),说道:“青天老爷!此事别有隐情,您允许小的说,小的才敢说。”陈文昭道:“但说无妨。”武松这才把西门庆如何先奸后娶潘金莲,并在此期间踢伤武大,进而如何谋害哥哥,自己如何到县中告状不被受理,前后细节详述一遍,接着补充道:“小的原本想为哥哥报仇,因此寻找西门庆厮打,不料李外传通风报信,我一时气恼,这才误伤了他。确实是小的含冤负屈,这才无法控制情绪。如果我要是能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我也不会出此下策,怎奈西门庆钱大,法律奈何不了他。小人死不足惜,只是想起哥哥武大枉送性命、含恨九泉,小人死不瞑目。”

    陈文昭又详细地审问一番,认定武松所言不虚,这才把清河县的司吏钱劳(我猜测,谐音应为“钱痨”或“捞钱”。)叫了上来,痛打二十大板,说道:“你们知县大概是不想做官了,为何要如此徇私舞弊?”于是,把其他证人又审理一番,做了笔录,并对左右说:“此人为兄报仇,误打李外传,也是个有义气的汉子,和平常的杀人犯不同。”叫人把重枷打开,换了一副“轻罪枷”锁好,押到监房,其他人也被要求随传随到,接着,向清河县发出公文,要擒拿豪恶西门庆、潘氏、王婆、郓哥儿、何九,重审此案。武松在东平府监狱里,没受虐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好汉,狱吏也没有勒索一文钱,反而给他酒肉吃。

    这个消息早就传到了清河县。西门庆是“编外官员”,同样能得到消息,他慌了手脚,因为陈文昭是个清官,他不敢再写“钱能通神”那篇论文。无奈之下,央求自己的亲家陈洪想办法,最后出现的结果还是,西门庆派心腹家人来旺(摆平潘金莲谋夫一事,基本是这个家人一手操办的,可是他后来差一点死在潘金莲手里。)星夜赶往东京给陈洪的亲家杨提督送信,杨提督转求蔡京,蔡京怕事情真相大白后,清河李知县的名声受损(李知县曾经让武松上东京,把自己的积蓄送给亲戚朱勔保存,朱勔和蔡京是一丘之貉,按常理推断,蔡京和李知县的关系也应非同小可。因为在中国,人际关系有时就像瘟疫一样,传播很快。),就写了一封密信给陈文昭,让陈文昭网开一面,不要提审西门庆和潘金莲。

    这个清官陈文昭不知为何“出淤泥而不染”,原来他是贪官蔡京的门生弟子,他又看杨提督也是一个实力派政客,有这样两个人说情,他也只得顺水推舟。他认为武大已死,尸骨无存,无法重新检验,事情到此为止吧。但是陈文昭对武松还是手下留情了,免了他的死罪,脊杖四十,在其脸上刻下两行金字,刺配两千里充军。当天,武松与两个公人离开东平府,回到清河县,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送给公人当盘缠,并请求邻居姚二郎看管迎儿,说道:“如果朝廷恩典(在《水浒传》中,他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在那里是快意恩仇。看完后文就知道,他在这里如此说是留有伏笔。),遇赦回家,一定重报恩德。”左右邻居认为武松是个汉子,只因命运不济,遭受此难,大多送他些银两、酒食。武松料理完家事,踏上去往孟州之路。

    至此,《金瓶梅》情节基本摆脱了《水浒传》的束缚,开始正式进入“金瓶梅世界”。但是我们还要有一点点思考。

    思考陈文昭的为人和无奈。

    大家一定记得《红楼梦》的第四回叫“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葫芦”是“糊涂”的谐音。《红楼梦》中第一奸雄贾雨村踌躇满志,想要大展身手,刚刚到任,就接到了一桩人命案件,无巧不成书,这里面牵涉到自己的两个恩人。一个是受害方甄英莲,也就是后来大观园中的香菱,薛蟠的小妾。她从小被拐卖,如今又被拐子一女二嫁,先是被卖给了原为男同性恋,如今准备改头换面的小乡绅之子冯渊(谐音“逢冤”),接着又被卖给了呆霸王薛蟠。薛蟠一直是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双方发生争执,他不由分说,大打出手,打死冯渊,抢走香菱,扬长而去,只留下家人料理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