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或者《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小时家里很穷,没有读过什么书。失学的痛苦一直困扰着他,以至于摧残了他的身体。如果他要是有点文化,并且能够读读《史记》当中《齐太公世家》的话,并且还要学会联系自身实际,采取学以致用的态度来看,他就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势有非常清醒和冷静的分析。
我们在第一回当中,提到过“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我对他们的祭文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因为他们玷污了我们中国最伟大的两个成语典故——“管鲍之交”和“桃园结义”。我们现在要讲的故事还是与“管胞之交”有关系。
齐僖公的嫡子是齐襄公,另外两个庶子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就是他的股肱之臣。齐桓公是在齐襄公死掉后即位的,那齐襄公是怎么死的呢?被部下杀死的。但是部下叛变的最原始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放荡行为。他和谁的关系不清白呢?和自己的妹妹齐姜。当时齐姜已是有夫之妇,她嫁到哪了呢?嫁到定都山东曲阜的鲁国。她的丈夫是谁呢?是鲁桓公。这鲁桓公是谁呢?是鲁庄公的父亲。鲁庄公又是何许人也?他是曹刿的君主。曹刿又是谁呢?是《曹刿论战》中的男主角,是曾经挫败齐桓公的智囊,也是成语“一鼓作气”的发明人。那这个故事和武大的命运有什么关联呢?确实有,而且非常相像。我在读武大的故事时,潜意识中就浮现出这个故事来。
鲁夫人和鲁桓公一起回娘家,问题就出来了。她与哥哥齐襄公的奸情死灰复燃了,如果要是没有超强理性的话,男女之情根本不会连根斩断,很容易“春风吹又生”。因为理性思考,是考虑人的社会性问题,而一般人都是感性思维,这是基于异性相吸的生物性,乃人之本性,所以很难断绝。如果要是偷偷摸摸地不留痕迹也就罢了,关键是让鲁桓公知道了底细,夫妻发生了争吵。那齐襄公怎么办呢?幡然悔悟,赶紧与妹妹一刀两断吧。不是,他还有更为彻底的方法。妹夫准备回国,临行前,齐襄公宴请鲁桓公,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让大力士彭生抱他上车,就势狠狠地折断了他的肋骨。这样齐襄公以为斩草除根了,可以自在地与妹妹宣淫。此人之恶毒甚于西门庆。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好久,一直弄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老百姓可能娶不到老婆,国王还愁没有女人吗?齐襄公为什么非得要为了一个女人残害人命呢?而且这个女人还是自己的妹妹,而且害死的人还是自己的妹夫。他为什么不能移情别恋呢?他妻妾成群,为什么偏偏要使用这种极端手段来占有一个女人呢?而且这还涉及到中国最为大逆不道的。他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如何来统治这个国家?他的脑子里是什么,难道真是大便吗?难道这种偷来的奸情就如此弥足珍贵,值得他不惜杀鸡取卵吗?难道有一种感情,或者叫兽欲,真能让人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吗?在私有制社会里,社会资源是向强者倾斜的,朋友们不要为强者占有资源愤愤不平,这是任何人都逆转不了的。但是你占有资源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通过摧毁别人来占有呢?难道贪婪的心真的无法遏制吗?他作为统治者,作为公众人物,就不考虑社会影响吗?
看完这个故事,就不难理解西门庆和潘金莲的行为了。武大郎作为一个多余的人,已经成为他们继续寻欢作乐的障碍了,为了长久的快乐,只好铲除他,尤其致命的是,他还提到了武松,这一语点醒梦中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结果了武大,然后举行火葬,踪迹全无,岂不是皆大欢喜?
如果武大读过《史记》或者《左传》中的这段故事,而且不是死读书,要能联系自身实际地活读书,当知道了老婆的奸情之后,就应该以鲁桓公为戒。他就会分析:鲁桓公作为一国之君,长相也不差,尚且不能拴住老婆的心,看来就不是单纯的外在原因了,而是人性本质上的贪婪。我武大郎和鲁桓公相比,无权、无势、无钱、无力,貌不惊人,甚至奇丑无比,也没有什么文化,一辈子受尽欺辱,只是忍辱偷生而已,我确实和潘金莲太不般配,她有红杏出墙之心,也可理解。那个奸夫齐襄公什么女人得不到,偏偏要和自己妹妹偷情,这就不是简单的生理和性欲问题了。他西门庆虽然比不得一国之君,但是在清河县靠着巧取豪夺也颇有钱财,家里三妻四妾,而且千金买笑也未尝不可,可是他偏偏要抢夺我的老婆,看来这也不是单纯的生理和性欲问题了。
那个齐襄公能丧心病狂地杀死亲妹夫,由此可见奸情让人昏庸到何种程度了,难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嫖,嫖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真的是男人的劣根性吗?我武大郎和西门庆非亲非故,加上我本身无能,他不更会毫无顾忌地痛下杀手吗?不好,现在我性命堪忧。怎么办?我必须要给自己制定好战略,否则容易落入贼手。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糊涂,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潘金莲,只要她和我不离婚,我就忍了。
第二条路是我给她一纸休书,一拍两散,她走她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第三条路就是现在忍耐,偃旗息鼓